064:手机摄像头如何开启增强现实的伟大时代?

前不久和几个朋友讨论当下的手机行业,一致认为除了手机外观越来越像,其主打功能尤其是拍照功能的竞争也进入同质化阶段,以国产手机为例,随便看看几个广告语:

  • OPPO R9s:这一刻更清晰;
  • Vivo X9:2000 万柔光双摄,照亮你的美;
  • 华为 P10(Plus):人像摄影大师;
  • …..

至于两大国际大厂,苹果在 iPhone 7P 上的双镜头配置以及三星最近几年不断打磨的 Galaxy 系列相机,进一步助推了整个手机行业进入到拼手机相机的战争阶段。正由于手机厂商扎堆手机相机,也让手机相机传感器公司,如索尼,迅速做大做强。

手机厂商押宝手机相机,部分原因还是基于一个事实: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一个私人化的计算设备,而手机相机的「产品」——照片,在社交媒体的作用之下却成长为公共化的体验——这种体验不仅局限在拍照时的功能体验,也是一种照片观看者观看照片的体验。

比如由徕卡加持的华为的几款手机,从拍照到最后的成片效果,在色彩方面颇具几分徕卡的效果。而 iPhone 一贯的真实色彩还原度、三星逆天般的对焦速度以及 Google 过去 Nexus 系列中糟糕的相机体验,一度成为这些手机的代名词。某种意义上说,在智能手机整体创新停滞的大背景下,相机体验成为不同厂商竞争的最好出路,也可能是唯一出路。

但对手机企业来说,押注手机相机这条路,并非直接对标相机公司,而是一种「增强手机」的做法。过去十年,智能手机从冰冷的计算设备变成一种科技时尚单品,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景象

79ab788658aeb8147f3ac1ad21d98585.png

引发这个盛世的苹果,在 2017 年格外引人注目,站在 iPhone 十周年的时间节点去展望未来,智能手机的进化方向又在哪里?这或许是整个科技行业都在思考的命题,而就在各家手机厂商拼命挤进「顶级拍照手机俱乐部」的时候,苹果在 2017 年 3 月低调发布了一款摄影 App:Clips。

我曾在第 55 期会员通讯里详细分析过 Clips 的属性和意义。首先,这是一个可以拍摄段视频的工具;其次,你可以在拍摄的同时添加各种有趣的滤镜;第三,拍摄完毕后,你可以随手将其分享给你的朋友。

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对,正如科技媒体 Mashable 当时的定义

Apple’s new video app is part Snapchat, part iMovie..

更进一步去看 Clips,整个 App 的设计是机器学习驱动的(and full of AI):

Clips also uses subtle image recognition to detect the faces of people you know (based on your contacts list) who appear in your videos. Similarly, if you say a friend’s name while recording, the app will register that as well. Recognized friends are then surfaced in a special area of the iOS share sheet where you can get one-touch shortcuts to send the clips via the Messages app. (Sort of like Apple’s version of suggested Facebook’s photo tagging suggestions.)

正如我在第 16 期会员通讯里关于 Snapchat 产品模式的思考,Clips 肩负着苹果布局智能手机下一站——增强现实(AR)的艰巨任务。更重要的一点在于,苹果并没有将 Clips 作为新产品的卖点之一,只需在最新 iOS 和一定的硬件基础之上,Clips 就可以完整运行。这个变化颇为有趣,如果说过去苹果是「卖硬件送软件」,那么 Clips 则实现了在原有硬件基础上的软件提升体验。

Facebook 也有着类似的打算。

在上周举行的 Facebook 年度开发者大会上,AR 成为两天大会的关键词,但令很多人「失望」的是,Facebook 并未推出任何一款 AR 硬件设备,而是要你打开你的手机摄像头来体验 AR

In short, Facebook is transforming the camera on your smartphone into an engine for what is commonly called AR. The company will soon allow outside companies and other developers to build digital effects that you can layer atop what you see through your camera. “This will allow us to create all kinds of things that were only available in the digital world,” Zuckerberg said on stage at the civic center in downtown San Jose, California. “We’re going to interact with them and explore them together.”
8011500f0434b4dc8578c4219739a904.jpg

你当然可以骂 FB 没有创新性——事实也的确如此,部分意义还「借鉴」了 Snap 的创意。但从技术成熟度和商业变现的角度去考虑,FB 的新产品 AR 平台 Camera Effects 的确是目前最接近所谓 AR 手机的产品了,下图是我对此次 FB AR 战略的总结:

上图中关于 Camera Effects 的技术亮点勾勒出一幅相对完美的场景,比如滤镜素材多元化与 2D 和 3D 的转化,会进一步刺激用户打开手机摄像头的兴趣,而识别现实里的物体对象,从而实现可视化的视觉计算(如下图),则会进一步延伸了摄像头——这个输入设备的新功能:

0651e0a01f39f1acaef58c966c16f12b.jpg

至于利用算法提供景深效果,则是一种有望改变智能手机双摄像头发展趋势的杀手锏。简而言之,就是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在不借助第二个摄像头的前提下,通过软件模拟一种景深,下图是 Facebook 的 Demo:
4db85b8677d0bd09639ff055d1feca26.jpg

利用上述几个亮点,结合 Facebook 庞大的用户群体和活跃用户以及由 Snap 带来的「手机相机文化」,Facebook 的 AR 战略俨然已经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所有条件,在我看来,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调整,相比于 VR,AR 无论是设备还是内容还是体验,都已经到了爆发的临界点:Snap 是先锋,苹果 Clips 更进一步,FB 会加速整个行业的发展,而今年的 iPhone 8,会将成为新的标杆。

无论你是否愿意,我们都在大踏步地步入增强现实的「伟大时代」。

曾经,我们在 PC 上苦心练就的 PS 技术,目的就是在一个静态的现实影像上创造一层「新现实」;后来,我们使用手机上各种美颜、美化 APP 为刚刚拍摄的现实影像叠加一层「新现实」;再后来,手机摄像头具备了天然的「增强」效果——比如上文提到的个种标榜拍照的国产手机,其前置摄像头已经有了自动美颜效果,这意味着你的照片天然就是一种「增强现实」的照片。

如今,手机摄像头已经具备了实时的增强现实能力,你打开摄像头,任意添加各种元素(滤镜),无论最后的产品是静态影像还是动态影像,都是一层对现实的增强、创造甚至伪装。科技公司们这个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不都是「让你的生活更美好」这么简单,更像是让「你的生活看起来(感觉起来)更美好」。在观摩 F8 大会后,BuzzFeed 记者 Mat Honan 直接了当地指出:

You have to build for the reality we live in, not the one we hope to create.

这篇名为 Climbing Out Of Facebook’s Reality Hole 的文章有段话很值得深思:

It was a stark disconnect with the reality outside, where the story of the hour concerned a man who had used Facebook to publicize a murder, and threaten many more. People used to talk about Steve Jobs and Apple’s reality distortion field. But Facebook, it sometimes feels, exists in a reality hole. The company doesn’t distort reality — but it often seems to lack the ability to recognize it.

Zhao Saipo

View posts by Zhao Saipo
赵赛坡,科技博客作者、资深科技观察家、付费科技评论 Dailyio 创始人、出品人,覆盖 3000+ 付费用户。 曾担任 TechTarget 中国区记者、频道主编、AI 自媒体「机器之心」前联合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