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清单 2017-07-07

「阅读清单」将不定期筛选全球最具阅读价值的 3 到 5 篇科技深度文章。今天你将看到如下四篇文章:

  • 陆奇治水;
  • 向四个虚拟语音助理问了 100 个问题,谁最聪明?
  • 投资人眼中的中美人工智能差距;
  • 关于 iPad 的另一个角度: 通用图灵设备

陆奇治水

这篇文章发布在百度人工智能开发者大会之前,从陆奇的职业角色转换入手,将其入驻百度看作是一种「救水」之举

他保持了微软时期的工作节奏,每天6点出现在办公室,深夜才回到北三环附近的某家酒店——他回国后还没来得及在北京找房子。

但有些决定,外人很难分清楚谁是主推者。

比如今年2月被裁撤的医疗事业部,据腾讯科技报道,该决定由马东敏做出。此外,教育、国际化、O2O这些业务都将被调整。

陆奇似乎对此也不介意。

用上海人习惯的表述,他对自己的位置“拎得很清楚”。这座城池终究是李彦宏夫妇创建的,陆奇只是前来解围的治水者,而非真正的新城主。

相比扎根国内的互联网大佬,陆奇背景干净,没有原罪,又低调谦逊,这倒是让很多人因此对百度多了一份期待。

业务调整之后,百度高管变动在上半年也异常频繁。

先是负责自动驾驶的高级副总裁王劲、负责百度糯米的副总裁曾良、首席科学家吴恩达等高管陆续离职,随后,掌管钱袋子的首席财务官李昕晢转任百度资本CEO,操盘内容生态的副总裁陆复斌也宣布离开百度。

而在本周的百度人工智能开发者大会上,陆奇展示了上任半年的成果,这是一场属于陆奇的大会,他完全掌控了舞台上的时间,甚至,在邀请李彦宏上台演讲时,他的原话是:「 Robin 也来到了我们的会场」,在陆奇的操盘下,百度的「All in AI」的战略基本清晰:一手 DuerOS 抢占物联网入口,一手「阿波罗计划」搭建自动驾驶汽车生态。前者是近期和中期的产品布局,而后者则是五到十年内的大方向。

而陆奇对于百度人工智能战略调整起了决定性作用:

今年3月之前,百度内部两支人工智能团队竞争激烈。据腾讯科技报道,一方是李彦宏亲自支持的百度研究院,以首席科学家吴恩达为代言人,麾下有多位明星科学家;一方是副总裁王海峰带领的搜索部门,掌握百度核心数据资源。

两支团队互相看不上,资源也不共享。

陆奇偏向了后者。他的举动很巧妙:上任后,他把后者主导的度秘团队升为度秘事业部。

没多久,吴恩达离职,本来就因拿不到核心数据而陷入尴尬的研究院,基本只剩外壳。

这可能是百度最后翻身的机会了。

向四个虚拟语音助理问了 100 个问题,谁最聪明?

自 Siri 开始,虚拟语音助理一度被看作是未来交互的最佳入口,而最近两年,亚马逊、Google 先后通过智能音箱进一步布局这个入口,同样在本周,阿里巴巴也加入其中,发布了一款直接对标亚马逊 Echo 的天猫精灵。这篇文章6挑选了其中的四个语音助理,通过 100 个问题来考验到底谁最聪明,下图是所有问题的正确率和错误率:

这位测试者坦言,当下所有标榜智能的语音助理都有各自的问题,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Unfortunately for us all, the grand conclusion of this is not “there is one best assistant”. Each of these pieces of software shows different strengths and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for what a person is asking for, with different assumptions trailing them. The one thing that I can say for certain? We have a long way to go before these assistants are usable without copious amounts of trial and error.

投资人眼中的中美人工智能差距

这篇文章来自中国投资公司线性资本合伙人王淮,他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对比了中美人工智能之间的差距,他立论的核心点是:人工智能必须具有实用价值,而要实现所谓的「实用」,需要满足以下五个方面:

  • 大数据;
  • 算法;
  • 算力(计算能力);
  • 人才;
  • 应用场景;

然后王淮在这五方面论述了中美之间的优势和劣势。在我看来,数据可能就是中美「人工智能决战的唯一胜负手」,对此,王淮的看法是:

中国的数据基本上就是国内产生,但架不住人口绝对数量巨大和高活跃度,中国大型互联网公司产生的数据规模并不比美国同行小多少。换而言之,我们局域网的体量可以和其他所有国家加到一起来媲美。开玩笑说,没有手机陪伴,中国用户都不敢一个人上洗手间。早上起床之前和晚上睡觉之前一定要先批阅奏章才能安心入睡。

共同特点是两个国家的数据呈现几个封闭大岛周边围绕很多数据孤岛的现象。像谷歌垄断了搜索相关的数据,知道用户在 Web 上面从哪里来到哪里去。Facebook和腾讯接近垄断了社交网络,知道你关注了谁,和谁沟通了。阿里巴巴接近垄断了线上交易数据。

更重要的一点,由于中国各行各业的移动化程度更彻底,这也意味着这些行业的数据更具封闭性,所谓的信息孤岛还远没有打通:

这点可以参照支付宝的成功案例,支付宝很大的成功要归结于中国信用卡支付系统的不成熟和移动支付需求的旺盛。这些数据孤岛如果能够被打通的话,是有机会出现1+1大于二的效果。比如反欺诈领域的领头羊公司同盾在综合各公司的交易相关数据形成的用户画像质量和分级能力要强于任何单个客户,而这些二次处理产生的数据,就是属于你自己的独特数据了

关于 iPad 的另一个角度: 通用图灵设备

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角度独特,思维过程既有逻辑推理有演绎思考,站在一个通用计算设备以及云计算发展的角度去看 iPad 的存在价值,你可能会发现,这不过是一个通用图灵设备,它所肩负的,和一般的 PC、手机并无本质的不同,用户与它的互动,其实是透过这个「窗口」与世界那端的数据与服务:

几年前,我曾经十分迷恋过浏览器。当我第一次见识到现代浏览器强大的时候,我深深认识到为何ChromeOS要设计成浏览器主导的操作系统,即使它并不太成功,我仍然很尊重这背后的推动者。我也一度坚信浏览器会成为。我甚至会,电脑本地打开着网络服务器,通过浏览器,localhost(一个特殊的保留网址,指向本地)去访问那些优秀的网页应用。比如impress.js来制作幻灯来作为课程展示。(可以体验下demo)

其实,浏览器本身就可以看作一个重要的终端设备。在iPad诞生至今,同时发生的其实是浏览器的发展以及网络速度的发展。甚至目前达到了一个程度,native app与其网页版本甚至没有什么功能的分化。同时还有一个同样可以看作浏览器的发展的是微信小程序(以及其他公司的同类产品),其本质可以理解成为一个可以调用更多功能的浏览器。对于一些应用,其实不同平台的版本做的同质化的工作。native app或者小程序可能是,优化掉网页跳转过程中那种重复下载资源的消耗,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向服务器请求数据来展示。甚至现代很多更先进的网络架构中已经不会区分渠道来源,专门有服务器提供数据即可。

Zhao Saipo

View posts by Zhao Saipo
赵赛坡,科技博客作者、资深科技观察家、付费科技评论 Dailyio 创始人、出品人,覆盖 3000+ 付费用户。 曾担任 TechTarget 中国区记者、频道主编、AI 自媒体「机器之心」前联合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