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iPad Power User」,这是一个关注 iPad Pro 与 iPadOS 生产力的付费邮件通讯,欢迎试读、订阅。
疫情不仅改变了我的工作、生活节奏,还「迫使」我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当几乎所有工作都迁移到线上后,我只能「窝」在书房里工作、思考,也拥有了更多阅读时间,就像毛姆一本书书名所指,「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这一年里,我在「避难所」里阅读了 40 多本电子书(还有 20 余本纸质书)、放弃 Kindle 转向 iPad Pro、开始热衷经典阅读并重新梳理了基于 iPad Pro 的图书阅读流程。
从 Kindle 转向 iPad Pro
自 2011 年拥有第一台 Kindle 开始,我的绝大多数电子阅读场景都出现在 Kindle 上,尽管这中间更换过多台 Kindle 设备,但不变的还是电子墨水屏带来的舒适与没有各种通知干扰的阅读体验。
但在 2020 年,我放弃了 Kindle。一方面,我的这台购置于 2015 年的 Kindle Paper White 时常出现死机,寻觅整个中文互联网后,我尝试了几乎所有方法,但依然会时不时地出现这个问题,这给我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我不知道我手上的这台设备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死机,我也不知道它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复活」…..
另一方面,当我每天的读书时间扩充到两个小时后,我在阅读中的摘录、笔记思考开始增多,这意味着,我需要大量的文字输入,而如果你使用过 Kindle,一定会对它的输入法「印象深刻」——输入慢、词库少——这也极大影响了阅读过程中的记录与思考,要知道,很多想法是转瞬即逝,容不得太多延迟。
上述两个方面,促使我在 2020 年 6 月份 Kindle 再次死机之后做出了决定:从 Kindle 全面转向 iPad Pro。而随着这台 Kindle 在 10 月份正式宣告「死亡」,我的整个图书阅读已经完全迁移到 iPad Pro。
使用 iPad Pro 阅读的优势与特点
使用 iPad Pro 进行阅读的优势和劣势可谓一目了然。相比于 Kindle 电子墨水屏的阅读舒适度,iPad Pro 的屏幕的确对眼睛不算太友好,但 iPad Pro 优秀的屏幕素质、完善的色彩管理机制以及海量、丰富的阅读应用,依然拥有不小的优势。
首先,iPad Pro 的海量阅读应用让我拥有了更多图书选择权利。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图书选择必须考虑一点:这本书或者这个版本的图书是否在亚马逊 Kindle 上架?这事实上也导致了一种「自我阅读审查」,而 iPad Pro 上海量的读书应用,从苹果「图书」到 Google「Play 图书」再到小米旗下的「多看阅读」以及微信阅读,作为读者的我,可以在选购电子图书时货比三家,从价格、版本方面拥有更多选择权。
其次,iPad Pro 阅读应用拥有丰富的自定义选项,从最基本的字体、版面设置到针对不同语言的翻译,上面提到的一些阅读应用都有一些非常贴心的设置,比如在阅读英文图书时的词语翻译,「多看阅读」可以在用户点按某个单词的时候实时显示该词的解释,如下图:
类似的实用功能还有很多,比如 Google 的「Play 图书」,可以把读者阅读过程里的摘录与笔记同步到 Google Doc,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文档,方便用户后期的整理。
从主题阅读到经典阅读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遵循所谓「主题阅读」,也就是在某个阶段圈定一个领域或话题,然后在亚马逊 Kindle 上搜索、购买大量相关领域图书,集中在三到四周阅读完成。
比如在 2 月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希望了解上一场深刻改变人类发展的「西班牙流感」的前因后果,我先是选择了 The Great Influenza: The Story of the Deadliest Pandemic in History,然后继续检索,并利用亚马逊的推荐机制,找到了更多相关图书, 统一放置在 Kindle 里阅读。
但当疫情导致的停滞弥漫在这个星球的各个角落,当每天被各种确诊、死亡数字所包裹,我不得不选择向更深的「避难所」前进,转向那些经受时间洗礼的经典读物。意大利伟大作家卡尔维诺曾指出,所谓「经典」,「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像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我也希望体会卡尔维诺所言的「完全成年时读一部伟大作品的乐趣」,在这些经典阅读中再次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这里不得不提「古登堡计划」(Project Gutenberg),这里汇总众多公用版权的经典图书,特别是丰富的英文图书,你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免费的英文经典图书馆,它提供 Mobi、Epub 等多个图书格式的免费下载。
如果下载是 Epub 格式,可以将其导入到苹果「图书」应用、Google「Play 图书」或者「多看阅读」,前两个应用还可以实现阅读进程的多设备同步,非常方便。
2020 年,我从「古登堡计划」下载并在 iPad Pro 上阅读了经典小说《白鲸》和詹姆斯·乔伊斯早期经典作品《一个年轻艺术家的画像》。
值得一提的是,「古登堡计划」里还有大量中文经典图书,比如《红楼梦》,如果没有特别喜好,大家完全可以通过这个渠道获取这些公版图书,你可以在这里查找更多中文图书。
iPad Pro 上的阅读流程设计与应用推荐
相比于 Kindle 单一设备的属性,iPad Pro 上的阅读不过是众多应用场景的一种罢了,围绕这个场景,我构建了若干个流程,为的就是充分利用 iPad 的特点与优势,同时减少包括「通知推送」在内的干扰。
首先,利用这个快捷指令快速进入「阅读模式」,如下图所示,这里的要点包括你计划中的阅读时长、设置的背景音乐以及喜欢的阅读应用,我这里设置的背景音乐是 Apple Music 里的鲁宾斯坦钢琴曲,选择的应用是 Google 的「Play 图书」,各位可灵活设置。
一键激活「阅读模式」后,iPad Pro 设备也进入到「勿扰模式」,可屏蔽所有的应用通知,从而专注于阅读。
其次,充分利用 iPad Pro 的多屏优势,通过多窗口、侧拉等功能,在阅读的同时记录自己的思考,特别是更新到 iPadOS 14 后,Apple Pencil 可以实现实时转写(官方称为「随手写」),这意味着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只需通过一支 Apple Pencil,就能快速实现摘录、记录笔记等工作。
第三,对于很多需要梳理逻辑的社科类图书,我非常建议使用 Margin Note 这款应用,它可以将图书摘录变成一个个所谓「知识点」,通过拖拽等形式构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你可以将其理解为「思维导图」或者「学习卡片」。
不过,Margin Note 的功能有些复杂,建议先通过官方的入门帮助以及卡片范例了解学习,然后把一个 PDF、Epub 格式的文件导入,边读边做笔记,可以体会到这款应用的强大。
第四,统一的阅读摘录、笔记存放机制。iPad 上阅读应用众多,很多时候需要在不同阅读应用里阅读不同类型或不同版权的图书,这也导致阅读过程的摘录、笔记散落在各个应用里,我现在把所有应用的阅读记录都统一到 Evernote 里。
选择 Evernote 的原因是其搜索功能强大,支持文本、图像文字的检索,而且可以通过邮件快速保存笔记,下图是我在苹果「图书」应用与「多看阅读」里的邮件发送界面。
对于微信读书、「Play 图书」,阅读过程中无法直接通过共享菜单分享到 Evernote,只能以「曲线救国」的方法,比如把微信读书的摘录以图片形式下载到本地,然后添加到 Evernote。
利用统一存放的阅读摘录、笔记,可以方便以后的检索、整理,Evernote 强大的搜索功能,能有效应对海量摘录、笔记的搜索难题。
写在最后
最近一段时间,手机相册里的机器学习模型不断展现「去年今日」的情形,往年的这个时候,不是已经开始一段海外假期就是正在准备假期,但在这个特殊的年份,「行万里路」变得遥不可及,只剩下了「读万卷书」,我也相信,疫情也终将结束,让我们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