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手机如何变成手雷?

很多人对「那里是手机,明明是手雷」这类表述的第一反应就是去年三星 Note 7 的爆炸事件,不过年龄稍长的人应该都会记得这句话的最早出处是在冯小刚的电影《手机》:

手机已经不是手机了,是手雷!

d76435d47c270e99e50f04201cf2e0a5.jpg

这部距今已有 14 年历史的电影,以一种预言式的方式预测了手机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在该电影上映的 2003 年,据第一部真正意义的智能手机 iPhone 发布还有四年时间。彼时,摩托罗拉、诺基亚、黑莓就代表了业界最好的手机,而在中国,夏新、联想成为国货手机的翘楚,下面这张图来自 ZDC 对2004 年中国市场最喜欢的手机品牌统计:

071d4431e720a9d23da3b55301106d55.jpg

至于当时手机的模样,下图展示了当时最知名的三款手机,分别是 LG C910、诺基亚 3310、索尼爱立信 T618:

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里,电影《手机》的故事徐徐展开,作为自我奋斗成为中产阶级的严守一,名利双收的同时,也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秘密,这些秘密都「融化」到手机的联系人、电话、短信里(是的,当时还没有社交网络),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出轨、谎言、人性的反思。

不过很遗憾的是,如上文所言,这部电影有点太过于超前,2003—2004 年的中国社会,手机依旧是个小众玩意,或者说是有钱人的玩意,也因此,这部电影尽管触及的到了手机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革,但对大众而言,这部电影却更像是在自己触不可及的地方演绎了别人的喜怒无常,无法体会到背后的喜怒哀乐。

2016 年,一部意大利的小制作电影《完美陌生人》几乎重新演绎了电影《手机》里的那个警告:手机就是手雷

a1b8446c7f7df6f045eb455e3f790101.jpg

该片设置了一个简单的场景:四男仨女围坐在餐桌上吃晚饭,他们或是发小,或是多年的夫妻或是刚刚结婚的夫妇,开心、放松的氛围里却隐藏了太多的秘密,而当他们开始玩一个危险游戏——公开晚餐期间收到的一切短信、电话时,所有的美好都被打破了……

这的确是一部非常危险的电影,并不推荐情侣或夫妻一起看,因为它让人性的考验变得简单而直接。正如影评人杨时旸所言

(电影)有一种奇妙的引力,当所有人把手机放到桌子上的那一瞬间开始,观众就知道自己正在目睹一次生活崩塌的现场,但是我们都想看看,心理的溃堤到底能到达怎样的程度。这本身也是一场“窥私”,电影故事内部设置的窥私游戏正在进行,银幕外的观众也被卷入了一场同构的拷问。从这个角度上看,这电影很像那部著名的《游客》,它的代入感足以把观众也统统卷进漩涡。

如此强烈的代入感,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手机已经成为你我的新器官,但在社会层面,还是有诸多「排异反应」。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每个人都珍爱自己手里的那台设备,但又不同程度地想去「偷窥」情人、伴侣的手机,这既是好奇心理作祟也是对隐私的不尊重,到头来的结果,很可能就是手机变手雷。

另一方面,我们对于自身这个器官的认知和接纳程度又充满了矛盾。一开始,手机不过是一种通讯工具,一如十几年前电影《手机》所言的那样,后来,手机成了你的个人计算设备,它能够收发邮件、上网、拍照,再后来,手机成了新的社交工具,你徜徉于不同的聊天工具里,流连于不同的拍照界面中,你一方面将生活的美好记录到手机里,又同时交出了你的龌龊与下流想法。

严格意义上说,这部电影的中文译名《完美的陌生人》并不合适。从英文名的角度去理解,「perfect strangers」的意思更接近于「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再进一步看剧情,当手机里的秘密被公开,每个人都成了彼此的陌生人——因为他们各自藏有太多的秘密,以至于多年的朋友、夫妻感情,都无力去认识这个人的真实面目。

但一个事实,不管你边出冷汗边看几遍《完美陌生人》,你依然不会丢掉手机——它现在就是你的新器官,而这个器官的「发明者」之一的史蒂夫·乔布斯又如何看待呢?在一部关于乔布斯的纪录片《机器人生》里,有这么一段话:

我的手机屏幕变暗了,像是一个未知的禅境,当我盯着这块屏幕看时,我看到了我自己的倒影,但这个感觉转瞬即逝,只存在于我按下控制键,点亮屏幕之前,但是也许我应该就这个倒影好好思考一下,扪心自问,我买下这产品用来做什么?买下这台魔法般又紧贴我生活的机器,真正本质究竟是什么?

乔布斯的这一系列疑问也是人机关系的一种新思考,但这个思考出发点或者说中心点,依然是人类,我们使用手机的一切动机都是为了人性需要。在电影《手机》的同名小说中,作者刘震云对此作了诸多注解,比如严守一的父亲不爱说话,一天也就说几句话,后来严守一也陷入了这样的「诅咒」:

四十岁之前,好朋友多,天天聚在一起聊天。过了四十岁,像凌晨两点的酒店大堂,偶尔有一个人坐在那里,低头喝咖啡。

这种状况也延伸到婚姻里:

结婚十年,夫妻间的话好像说完了。

正是这样的「诅咒」才推动了接下来的故事发展,无独有偶,意大利这部《完美陌生人》里的那些男男女女们,无不受到类似的「诅咒」,那对餐桌上看似最平静的整容医生丈夫和心理医生妻子,他们之间的对话看似很多,但两个人早已不在一个对话频道,这或许也是这个妻子出轨的缘由,如刘震云笔下严守一面对伍月时的情不自禁:

整个过程中,伍月嘴里都在说着世界上最脏最乱的话,严守一被他勾的,也把心底最隐秘最脏最乱平时从无说过的话都说了出来。

正是这样的人性使然与手上那个日益强大的「武器」,才让我们变得言不由衷,变得冠冕堂皇,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转换,或许就在一念之间——你和一个人滚完床单,拿出手机就可以继续和另一个人谈情说爱,「也可能你在七年之痒之时,想起了往日的他他他,于是你安稳过着平常日子,在手机里重新打扮,妖艳上场,撩汉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