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触控板与专属支架,这是我的 iPad Pro 配件组合

分享一组 2021 年我的 iPad Pro 配件组合,下图是我目前的桌面搭配:

img
  • 机械键盘:Filco Minila Air 红轴
  • 触控板:苹果妙控板
  • 支架:PITAKA Mag EZ Stand

键盘与触控板

我曾在如何为 iPad 选择一款键盘的文章里谈到,不同使用场景下选择不同的键盘组合,疫情开始后,我的外出工作大幅减少,更多的时候,我都是在家里的书房工作,这个时候我通常会使用「机械键盘+触控板」作为桌面组合。

机械键盘拥有一种你用过就回不去的魔力,特别是需要长时间进行文字输入的时候,这种感受只可意会,不可描述。

更重要的是,机械键盘的选择空间比较多,价格可以从 300 到 3000+,而且不同键盘轴的选择,另外也会涉及连接方式(蓝牙、有线)以及按键数量等标准,就我个人来说,选择 Filco 的原因是它是为数不多 67 键的机械键盘,其大小也和 11、12.9 英寸 iPad Pro 的屏幕相适应,敲击键盘时的双手幅度不会太大。当然其扎实的做工与采用干电池的设计也非常吸引我,电池真的非常耐用。

img

把苹果妙控板纳入其中一点也不奇怪,随着苹果从 iPadOS 13.4 开始全面支持触控板,基于「光标」的交互逻辑,进一步释放了 iPad Pro 在诸多场景中的潜力,只需想一下,你终于不用时不时地要抬头点按屏幕了。

特别需要一点,iPadOS 的光标功能是苹果为其触控板专门设计,你会发现其大量的功能无法在鼠标—-即便是苹果自己的鼠标上实现,譬如两指、三指滑动的动作,这些在 macOS 触控板上通用的手势依然可以用在 iPadOS 上,但也仅限于触控板。

在选择使用机械键盘和妙控板之后,支架显然就成必不可少的工具了。

关于支架的选择

接下来谈谈我对 iPad Pro 支架的需求。

首先是高度。这个高度是将 iPad Pro 放置在支架后的高度,鉴于每个人的桌椅高度不同,所以这方面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选项,但我个人很喜欢的是视觉高度是类似 iMac 的高度。

img

其次是角度。这里的角度既包括 iPad 放在支架后的上下角度,也包括横屏与竖屏的角度,这两个角度非常重要,前者能够满足不同桌椅高度时的观看微调需求。

后者主要是应对某些特殊场景,比如视频会议,iPad Pro 目前的摄像头位于竖屏的顶部,但我们一般的办公场景基本都是在横屏状态下,这个时候如果能有一个灵活切换角度的支架,无疑能大大提升办公体验。

当然,在上述基础能力之上,如果还有更多功能那就再好不过了。

PITAKA Mag EZ Stand 的体验

基于上述几个标准,我发现 PITAKA Mag EZ Stand 很好满足了我的需求。

首先,PITAKA Mag EZ Stand 高度和可调整角度非常舒适,高度方面,11 英寸 iPad Pro 安装上去之后的离桌面的距离为 13 厘米到 31 厘米,这个高度也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屏幕高度。

img

上下角度方面,PITAKA Mag EZ Stand 可实现 -5 度到 32.5 度的调节,官方的示意图如下:

img

实际调整的角度如下图:

img

更进一步,这个支架可以实现 360 度任意平面的旋转,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横屏、竖屏的切换,而且还能在任意角度停留。

img

其次,PITAKA Mag EZ Stand 采用了 PITAKA 独特的磁吸设计,可以避免支架对屏幕的影响,简单来说,就是正面看过去,能够最大限度展示 iPad 的屏幕。

img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之前使用过 PITAKA 的磁铁保护壳(PITAKA iPad Case),可以直接将其放置在支架上,而对于没有使用该保护壳的用户,这个产品还提供了一个引磁片的配件,用户将其粘贴在 iPad 后壳之上,即可快其吸附到支架。

img

这意味着,这款支架并不仅限于某个尺寸的 iPad Pro,只需这个引磁片,即便是使用了其他保护壳,都可以将其固定在支架上,避免了「配件锁定」。

第三,如果说上述两点是一款 iPad Pro 支架的基础能力,那么 PITAKA Mag EZ Stand 的无线充电功能则进一步延伸了该支架的使用场景,通过把附送的 Type-C。接口的数据线连接到支架底部即可,下图是底部的接口。

img

根据官方给出的资料,该底座支持最高 15W 的无线充电,可适配符合 Qi 协议的设备充电。

我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白天基本就把 iPhone 或 AirPods Pro 放在上面,需要出门的时候,这些设备都是满电的状态。

写在最后

正如我在前文所言,没有任何一个 iPad 的外设配件是通用的,iPad 的有趣可能就在于,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打造出非常个性化的配件以及配件组合,而我的这个外设组合也仅仅是我的一些总结,我也希望这些经验可以帮助到各位,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 iPad Pro 以及 iPadOS 生产力相关的探索,欢迎订阅「iPad Power User」,每周都会收到专属会员邮件,更有多本电子书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