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阅读】2021 年度十大数字应用(服务)

本文选自付费邮件通讯「iPad Power User」,这是一份聚焦 iPad、iPadOS 与个人生产力的邮件通讯产品,通过不断探索与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数字工具与方法论,为订阅读者提供中文互联网领域最优质的数字工具使用技巧、应用(服务)推荐以及数字化思考,欢迎试读订阅


相比于之前几年(比如 2020)只关注 iPad 平台的应用,今年我把选择应用的标准放在「服务的入口」。在我看来,现在纯碎的工具已无意义,一款应用的体验,不仅局限在功能、UI,还连同其所连接的数据、服务、生态,构成了一个整体。

因此,2021 年的年度十大应用,不止于 iPadOS/iOS 领域,它更像是一系列横跨操作系统与硬件平台的服务清单。与所有榜单一样,这份榜单一定延续主观视角,如果这份榜单上的应用不是您心中的选择,请坚定相信自己的品味。


语音备忘录

语音笔记是我在 2021 年开始全面实践的新流程,期间我尝试了多种录制语音的工具,最终还是决定使用 iOS/iPadOS 自带的语音备忘录,它不仅免费,还拥有苹果生态体系里的跨平台能力,基于 iCloud 的数据同步服务,使得用户可以通过任意一台苹果设备快速录制、整理音频。

我最喜欢的一个功能是「继续录制」,这个场景适用于需要对某段记录补充的场景,打开任意一个语音记录,将音轨滑到最右侧,点按左下角的「继续」就可以继续录音了。

img

「语音备忘录」也提供了基础的编辑能力,比如「跳过静音」、「增强录音」等能够提高录音回放的效率,并且支持语音「剪切」,你可以把不需要的部分直接「剪掉」。

img

所有这些音频数据都存储在 iCloud 里,需要导出的时候,借助 iOS/iPadOS 上的语音备忘录将音频导出到「文件」应用,特别提醒:macOS 上的语音备忘录不支持直接导出

Safari

浏览器一直是我获取信息与使用服务的重要入口,我始终认为,基于 Web 的服务才是当下应对各种设备、各个操作系统的最佳解决方案。

2021 年,Safari 依然是我在 iPad/iPhone 上的首选浏览器,iPadOS 15 为 Safari 带来一系列新特性和功能,比如标签组功能,它的作用在于,能够帮助用户快速访问一些常用网页。

创建「标签页组」的方式有两种,在 Safari 里打开边栏,点击右上角的的添加按钮,你可以选择「新建空白标签页组」或者将当前的标签页设置为一个标签页组。

img

设置完毕后访问任意标签页组,浏览器的左上角会显示该标签页组的名称,点击这个名称还可以切换其他标签页组:

img

随着 Safari 支持浏览器扩展,这也增强了 Safari 对于网页的处理能力,比如免费的「Unsmartifier」,可以在使用 Safari 打开特定网页的时候,去除页面顶部「使用某应用打开」的提示;付费的「Macaque」拥有几乎完整的油猴脚本管理器功能,帮助用户在 iPad/iPhone 上感受油猴脚本的能力;付费的「Achoo HTML View&Inspector」快速提取网页的 HTML 源代码,你可以直接编辑或者将其复制到其他 HTML 编辑器中。

img

2021 年 iPadOS 上的 Safari 另一个重要更新是更丰富的键盘快捷键,结合全新的「地球仪」的快捷键(上图),进一步提升了操作效率。

Dropbox

在众多跨平台的数据存储服务里,Dropbox 可能是最值得尝试的服务之一。

一方面,很多跨平台应用都允许用户将数据存储到 Dropbox,比如任务管理工具 2Do,虽然开发者提供了多种同步方式,Dropbox 依然是最稳定的方式之一,这意味着,不管你是用 Android 还是 iOS,都可以通过 Dropbox 同步 2Do 里的数据。

另一方面,如果你在 iPhone 或 iPad 上安装了 Dropbox 客户端,不妨将其当作一个 PDF、Epub 阅读器,不仅支持 PDF 全文搜索以及关键词高亮显示,同时也支持目录跳转。

img

与此同时还支持 HTML 文件预览,如果你之前下载了基于 Tiddlywiki 的「iPad Pro 生产力指南」,可以直接在 Dropbox 里浏览。

坦率来说,Dropbox 客户端仅仅能够完成一些基本的工作,很多桌面客户端的功能都不支持,我的做法是配合网页版 Dropbox 完成一些工作,在 iPad 的 Safari 访问 Dropbox 网页版与 macOS 或 Windows 的体验基本一致,你可以快速查看文本版本管理并恢复历史版本,或者如果你的工作需要使用 Google 文档,可直接在 Dropbox 里创建或编辑 Google 文档等等。

从信息消费到加工再到生产输出,Dropbox 都可以提供稳定、高效且可扩展的数据存储、同步服务,这使得我在工作中无需担心应用数据与文档数据的位置,打开任意设备上的任意应用,这些应用的数据都会通过 Dropbox 同步过来,访问任何设备上的 Dropbox 应用或网页,可随时获取我的文档数据,记录修订、随时保存、保存版本记录,Dropbox 会默默地完成这一切工作。

Devonthink to Go

2021 年,Devonthink to Go(以下简称为 DTG)迎来 3.0 版本更新,同时也改为订阅制(并提供买断制选项),新版本的 DTG 适配了 iPadOS 的诸多新特性,包括光标交互逻辑、多窗口、暗色模式以及功能菜单等,并且引入基于 CloudKit 的新同步方式,也全面支持了快捷指令。

我把 DTG 定位于 iPadOS/iOS 平台的文件仓库,并与 macOS 的 Devonthink 同步,其最值得关注的功能是灵活处理云上文件与本地文件关系。

在 DTG 的文件管理逻辑里,数据库等级最高,文件组(Group)次之,单一的文件等级最低,每一个等级的文件都可以选择文件的的下载方式,如下图,「Always」代表的是该数据库/文件组的文件永远自动下载,「On Demand」则是根据需求下载的意思,也就是用户打开的时候才会下载。

img

这个逻辑与「文件」应用里的 iCloud 逻辑类似,但 DTG 还有一个「清除」功能,如下图,在 DTG 的设置里,你会看到这个功能,简单来说就是 DTG 会根据用户打开、使用文件的习惯,或自动或手动清除已经下载到本地设备里的文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减少非必要文件对本地设备的空间占有。

img

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文件的使用需求与本地设备的存储空间大小,定制本地设备上的文件数量,上图里的「Keep items」可以选择 100 到 1000 个文件,或者所有文件。

DTG 另一个有趣的功能是作为「稍后读」应用,它能够以多种形式存储网页,特别是在阅读的「下一步」中,DTG 提供了丰富的选项,从「已读/未读」的切换到类似电影评分的星级评分再到「评论」,这也是我个人使用最多的功能,如下图所示,你可以为任何一篇文章添加「评论」。

img

所有的「评论」都可以被检索,而且你还可以结合其他选项,构建更复杂也更精准的搜索,具体的搜索语法可参考这里

值得一提的是,阅读过程中,如果对某一段或某一句话感兴趣,直接选中这段话,利用「Capture」快速做一条笔记。

img

Spotify

音乐流媒体服务非常多,但尝试了几乎所有主流音乐服务后,我还是回到 Spotify 的阵营,这里既有对跨平台服务的考量,毕竟,我需要一个能在非苹果生态设备上听到自己收藏音乐的产品,还有对 Spotify 串流功能的迷恋,在任意一台设备使用 Spotify 播放音乐,我都可以将音乐流「发送」其他局域网设备(需要安装 Spotify),比如音响、电视、笔记本等,这才是我心目中的「流媒体音乐服务」的真正样子。

img

其次,Spotify 是最合适「随便听听」的音乐服务,播放列表(Playlist)是整个服务的核心,这些播放列表基于各种逻辑将不同歌曲整合在一起,满足用户不同场景下听歌的需求。

img

这也是很多人诟病 Spotify 的一个方面,它从产品设计上改变了用户收听音乐的习惯,用户不再需要关注所谓专辑、音乐人,一首歌的旋律、歌词变成了纯碎的数据,不断被算法组合并被赋予不同的「意义」,所以,如果你是怀旧的人,大可以通过「专辑」组织自己的播放列表。

另外一点,随着 Spotify 越发重视播客内容,我也开始将播客收听放在 Spotify 里完成,除了全平台的同步与串流之外,还能少装一个应用。

Workflowy

从产品定位上说,Workflowy 应该归于「大纲笔记」或者叫「清单笔记」,无论名称如何,这一类产品的特点是,通过层级或树状结构呈现文本内容之间的联系,适合诸如写作大纲、头脑风暴等场景,这也是我在 2021 年重度使用的纯文本工具之一。

Workflowy 支持无限层级的列表,你大可以构建起诸如下图这样的六级列表,当然,只要你愿意,还能继续往下细分。

img

通过不断向下细分,既呈现了一条思维链条,同时越细分的列表,其内容也越有可能实现「原子化」,这也使得我可以在 Workflowy 里践行「原子化」笔记理念:

  • 每一行内容呈现一个主题;
  • 每个主题还可以继续细分;

体验 Workflowy 最好的方式是通过浏览器,这就意味着,使用 Workflowy 不再局限于某个平台或某台设备,无论是在 Windows 还是在 iPadOS 或者 ChromeOS 上,只要你能使用浏览器,你都可以快速进入到记录状态。

另外,Workflowy 也面向 iOS/iPadOS、Android 等移动平台提供了移动应用,虽然在体验上不如网页版,经常出现卡顿,而且无法结合键盘快捷键快速操作,但移动应用满足了离线状态内容查看与编辑,比如在飞机上,我经常使用 Workflowy 的移动应用整理思路。

Spark

如果你需要经常在 iPadOS/iOS 平台处理邮件,那么邮箱应用 Spark 可能是最合适的一款产品。

首先,它真的是一款免费工具,没有太多附赠(捆绑)的服务,更像是纯粹的获取邮箱服务的入口,支持主流公共邮箱(网易邮箱除外)以及域名邮箱。

其次,Spark 对于快捷指令的支持,能够极大提升处理邮件的效率,与其他应用不同,Spark 的快捷指令「藏」在应用深处,打开应用「设置」,找到「通用」里的「Siri 与快捷指令」,如下图所示,Spark 目前提供三个快捷指令定制选择:

img
  • 打开文件夹:快速打开特定文件夹;
  • 搜索:定制关键词搜索;
  • 撰写邮件:快速定制邮件发送;

通过这三个选择,可以定制灵活的功能入口。

Spark 还有一个实用功能是「邮件模板」,支持自定义收件人、邮件主题以及邮件内容。

img

在撰写新邮件在回复任意邮件时,点击模板图标,即可插入模板。

img

Drafts

Drafts 依然是我 2021 年主力的文本编辑工具,几乎所有的文本内容都会通过 Drafts 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格式调整(统一空行)、格式转换(Markdown/HTML 互换)、分发到 Github、Dropbox 等。

2021 年的 Drafts 还在不断扩展新的场景,3 月份发布来「自定义语法的新功能」,比如这个「Tweets」语法,就把社交媒体上的 Hashtag 标签进行了高亮处理,下图是两个不同语法的对比:

img

这个功能进一步提升 Drafts 处理不同场景文本的效率,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专属文本语法。

再比如 Drafts 10 月份增加的「书签」功能,其核心是为 Drafts 提供更多写入其他文件夹的权限。

此前,用户可以通过 Drafts 将草稿文本发送给其他服务,这些操作都需要借助特定服务提供的接口,比如我经常使用 Drafts 编写社交媒体状态,然后一键发送到 Twitter 和微博上,但是当我希望将 Drafts 里的文本发送到 iCloud 或本地设备特定文件夹的时候,则因为受限于苹果「沙盒」机制而无法实现,举个例子,我们不能通过 Drafts 直接将文本保存到 Obsidian 所在的文件夹。

「书签」正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如下图所示,用户在应用设置里找到该功能,添加一个特定「书签」,命名并选择某个特定文件夹。

img

然后我们通过新建一个动作(Action),使用 Drafts 内置的「File」接口,并选择上面刚刚设置的「书签」。

img

由此就完成了一个最基本的「书签」设置,这意味着,你可以将 Drafts 变成 Obsidian 等开放文件系统应用的编辑器,无需编写复杂的 URL Scheme,就能够直接将文本发送到特定文件夹。

Tiddlywiki

严格意义上说,并没有一个应用叫「Tiddlywiki」,它是一个服务,而且是允许用户通过不同方式使用、部署的服务。

Tiddlywiki 是一位名叫 Jeremy Ruston 的英国开发者开发的开源软件,它定位于个人 wiki,其官网定义的口号为「a non-linear personal web notebook(一款非线性的个人网络笔记本)」,第一版发布于 2004 年 9 月 30 日,你可以在 Github 上查看该项目的源代码。

2021 年,我不仅将个人笔记完全迁移到 Tiddlywiki,还在做几件事情:

  • 分享基于 Tiddlywiki 的个人笔记流程与思考,可参见「现代数字笔记指南」的部分章节;
  • 制作基于 Tiddlywiki 的电子书以及付费内容存档;

这些不断的探索与尝试让我再次感受到 Tiddlywiki 的强大,一方面,它足够灵活,整个「应用」不过是一个 HTML 文件,却封装了内容、样式与功能;另一方面,它又足够强大,从标签、嵌入、过滤器到宏,通过第三方插件、自写代码等,你可以让一个简单的 HTML 文件变成一个应用程序,甚至「小型操作系统」。

更重要的一点,Tiddlywiki 足够通用,它不会被某个特定程序绑定,无论是内容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我们无需再去搜索或购买其他应用,也不用担心应用停更之后导致数据丢失,桌面平台任意一个浏览器、各个平台的 Dropbox 都可以打开访问,你还可以将其部署到 PHP 或 NodeJS、Docker 的环境里,所有笔记数据都可以灵活迁移。

基于这样的优势,我通过 Tiddlywiki 构建了这样一个付费内容存档,利用标签形成分类,并将「笔记原子化」的理念纳入其中,通过「嵌入」聚合内容,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一个灵活、可扩展同时又兼具高效信息检索能力的内容数据库。

读者在这里可一站式浏览过去几年所有已发布的邮件内容和电子书,既可以通过浏览器在线浏览,也可以将其下载到本地,它足够小巧,目前只有 9M 大小,即便是使用智能手机也能够流畅浏览。与此同时,这样的设计也为读者提供真正意义的订阅内容所有权——你付费订阅的内容,永远属于你——即便你因为某些原因不再订阅,你依然可以继续查看这些内容。

飞书

2021 年我退订了 Office365,这并不是因为我的工作不需要处理 Office 文档,也不是我使用了 Google 文档套件,而是把飞书变成了处理 Offce 文件(主要是 Word)的工具。

免费、跨平台的特性,使得我无需过多关注不同平台的应用功能以及硬件能力的差异,特别是我开始将部分工作流程迁移到一台 Chromebook 的时候,我直接就能通过浏览器(Chrome)的飞书完成 Word 文档的处理工作。

另一方面,飞书里的「飞书秒记」也成为语音笔记流程的关键一环。这个产品不仅适合用于在线会议的实时记录,还可以将其变成语音文本转换的利器,直接将语音文件上传即可,支持主流音视频格式,同时也覆盖了多种语言。

「飞书秒记」可以将语音与文本文件存储在一起,便于后期的整理查看,你可以边听边看,并且支持语速调节、跳过空白等功能;其内置了一套完整的整理文本机制,点击任何一个文本字符,底部的音频文件自动调整到相应的时间点,此时你可以根据语音调整文本;与此相对应的,拖动音频播放进度条,文本也会实时定位。

img

另外需要特别特别补充一点:飞书秒记针对不同的平台,隐藏或显示导出音频文件的功能,比如如果是在 iPadOS 的浏览器里访问「飞书秒记」,就不显示导出音频的选项,而在桌面平台(macOS、Windows、ChromeOS),使用浏览器访问飞书,则可以看到导出音频的选项。

尾巴

这个世纪的前二十年,各种数字工具已经深刻改变了你我的生活与工作模样,从某种「延伸」变成了不可缺少的「器官」。

但无论多么离不开诸如智能手机这样的数字设备,我们终究是在使用各种设备上的各种应用,这些应用以不同的方式构建起数据库,帮助用户存储、计算大量数据,并利用各个平台上的应用供用户随时调取,这构成了我们观察自己与数字工具之间关系的切入点,结合这个榜单以及我在之前所分享的数字工具使用原则我也希望可以为各位的数字工具挑选、使用以及更好使用提供一些线索与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