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阅读】笔记是一场「无限游戏」

本文选自付费邮件通讯「iPad Power User」,如果你关注 iPad Pro 以及数字工具生产力相关的话题,欢迎成为会员,每周获取专属会员邮件。


美国哲学家詹姆斯·卡斯有一本畅销书,不管是否读过,但大概率你应该听过书名,这本名为《有限与无限游戏》的开篇这样写道:

世上至少有两种游戏。一种可称为有限游戏,另一种称为无限游戏。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而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

最近整理工作生活笔记以及和一些朋友交流的场景里,上面这个观点反复出现在我的脑海,当我带着这个观点再次审视自己——一个内容创作者与笔记系统重度使用者——的工作流程的时候,一个观点也愈发明确:笔记是一场无限游戏。

在「无限游戏」的场景里,玩家们需要想方设法延续游戏,使得游戏可以持续进行下去,这也是用户在笔记系统里的常规做法,不管你是使用纸质笔记本还是 Evernote 或 Obsidian,玩家们,也就是你我这样的用户,我们一方面让笔记变得足够「多」和「长」,回忆一下纸质笔记本不断增长的厚度或者 Obsidian 笔记条目的数量变化,这是一种视觉层面延续游戏的做法。

另一方面,我们也在通过笔记酝酿新的想法,比如,通过偶尔翻看过往的纸质笔记,引出新的观点与思考,或者,这几年新晋出现的 Roam、Obsidian 等笔记工具,通过双向链接、网状结构图等形式,帮助用户构建笔记之间的联系,在鼓励用户继续使用该应用的同时,也在让用户的笔记「游戏」持续下去。

由此也引出了几个问题:其一,很多笔记工具标榜「第二大脑」或「思考工具」,在吸引用户使用该工具的时候,还通过诸如呈现笔记联系(网状图)形成正向反馈,这是不是一种新的上瘾机制?

img

其二,用户沉浸在笔记工具营造的游戏场景里,不断探索并「解锁」复杂功能,一边延续笔记场景,一边也在延续这场游戏,此时的笔记用户是不是真正变成了一类游戏玩家?

事实上,从早些年的 GTD 到这几年层出不穷的生产力工具或理论,无不是在创造一个无限游戏的场景,鼓励用户进入一场没有边界的游戏。看似免费的工具、教程,让这场游戏的门槛变得足够低,而在「生产力」的掩盖下,游戏的玩家们,很容易陷入到「生产东西」的虚幻里,是的,成千上万条笔记或炫酷的笔记网状图难道不是生产出来的东西吗?

但这些「产品」或「创造」除了在笔记场景里,几乎毫无价值,甚至,你在一个笔记工具里的「创造」,都无法引发另一个笔记工具圈子的共鸣。某种意义上,以「生产力」自居的笔记用户在笔记工具里的「产品」,和那些以娱乐为目的的游戏玩家在游戏里获得的奖励并无差异

写到这里,可能很多朋友以为我在反对使用笔记工具,但我依然鼓励你使用这些工具,我更鼓励你时常跳出这些工具,在把玩这场「无限游戏」之外,还有一类「有限游戏」值得关注。

与「无限游戏」不同,「有限游戏」的玩家们寻求的是结果,换句话说,玩家们需要以结束游戏为导向,制定游戏策略,从而快速结束。

如果说笔记是一场无限游戏,那么写作——无论是博客公众号、学术论文还是图书——都是一场有限游戏。

我们在笔记工具里记录想法、构建联系、产生新的想法,周而复始,使得这场游戏似乎没有终点,而在写作的场景里,我们需要为一篇文章、论文或一本书的结果负责,为了快速越过「终点线」,我们可能需要不断提出假设(想法或观点)、搜索证据(寻找论据)、多角度论证,从而生产出一篇文章或一本书。

与无限游戏的奖励不同,在这场写作的有限游戏里,用户的「产品」具备通用价值:一篇经过思考与加工的长文能够让不同「游戏」场景里的人认识你、一本有趣有料的书也会将你的影响力延续到更多场景里。

更进一步去看,当我们时常能够跳出笔记工具营造的「无限游戏」,从而开始一场「有限游戏」探索的时候,我们也能够一定程度摆脱笔记工具游戏的上瘾机制,创造出更多不限于某个游戏场景或圈子的「产品」,这些「产品」或许会成为你继续把玩笔记游戏的「燃料」,但即便不是,你依然是创造者。

最后,我再重申一下我的立场:

写作是有限游戏,笔记是无限游戏。前者是要寻找终点与边界,以结束游戏为目的,后者则要不断发展新的可能,从而延续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