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付费邮件通讯 iPad Power User,如果你关注个人生产力相关内容,欢迎订阅,年度会员还将免费获取「iPad Pro 生产力指南」等电子书。
1.「台前调度」是什么?
在 iPadOS 15 的时候,iPad 后台应用切换可通过屏幕底部向上滑动的手势快速实现,后台的应用也可以灵活拖拽,实现多任务与多窗口的组合,如下图所示:
而「台前调度」就像其中文名称所指,它将应用或应用窗口的调度进一步向前移动,你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类「操作中台」:
- 共五个「堆叠」,其中一个在前端(下图左);
- 每个「堆叠」最多支持四个应用或应用窗口;
这意味着,用户最多可以堆放二十个应用或应用窗口。
「堆叠」(下图左)里的应用,就是用户在应用后台最靠前的若干应用或应用窗口,也就是使用传统后台切换手势所看到的样子(下图右)。
每个「堆叠」内部,应用或应用窗口之间的切换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
- 键盘快捷键:「地球仪+`」
- 光标/手势:点击窗口;
切换过程中,每个激活的应用或应用窗口,都会通过窗口顶部的三个小黑点与窗口前置的视觉提示告诉用户:现在该窗口处于激活状态。
2.「台前调度」现在的问题
首先是触发逻辑不清晰,现阶段使用「台前调度」的最好方式是外接键盘,在主屏幕下,按下触控板自左向右拖动就会激活。
而在不使用键盘的场景里,你只能通过打开某个应用才能进入到「台前调度」界面,并不能直接查看当前的桌面情况。
其次是「堆叠」之间的互动关系很混乱,如下图所示,你无法把第一组的「照片」应用快速拖入到第二组,只能拖拽到当下使用的「堆叠」里。
第三是混乱的快捷键,如下图所示,尽管在多任务操作里,「地球仪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Cmd 键」依然有一席之地,比如使用「Cmd+M」最小化应用窗口,如果这个还可以理解,那么在 Safari 浏览器里,键盘快捷键「Cmd+W」默认是关闭标签页,如果你有多个标签页,那个这个「关闭窗口」的快捷键显然已经失效。
第四个问题是无缘无故的光标失效,比如突然就无法粘贴文字,更不要提输入文字,这个 Bug 出现的概率大且非常随机,解决方法就是关闭应用后重新打开。
3.「台前调度」的未来可期吗?
正如我在上期谈到 iPadOS 16「专注模式」里所言,「台前调度」的出发点也是为了让用户将更多注意力放在正在进行的工作中,它把原本放在后台的应用或应用窗口提至一个新的空间,并以堆叠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的确创造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
事实上,所谓「正确」使用「台前调度」的方式,就是用户为每个「堆叠」存放相应的应用或应用窗口,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比如「阅读」堆叠里存放图书类、笔记类应用,「娱乐」场景放置一些视频、音乐流媒体应用或应用窗口等。
由此也引出几个有趣的延伸方向:
- 其一,苹果是否可以进一步增加「台前调度」的可定制性,类似于 macOS 的多桌面之类的功能?
- 其二,我们已经看到了 iPadOS 16 小组件的各种窗口尺寸,「台前调度」的窗口排列是否能有更多可能,实现更多形式的应用或应用窗口的排列?
- 其三,「台前调度」能否与「专注模式」整合,让用户全方位定制使用设备的模式?
上述这些方向不会在 iPadOS 16 里看到,但未来的确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