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首先向诸位支持我的朋友道歉,过去一周多的时间前往巴塞罗那参加 MWC,观摩了全球移动通信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大会之一,期间又辗转巴黎、米兰、佛罗伦萨等地,日程安排十分紧密,没有太多时间写文章,这周已回国,整个「I/O」会员通讯的更新节奏会逐步恢复。
一
或许在很多巴塞罗那当地人看来,他们对所谓「速度」的理解就是梅西拿球后开始突破的一刹那。因为在他们的生活里,这里的人早已与这种「速度」无关。在这样一个一切新建筑都要追溯到 1992 年奥运会的城市,你很难将它与当下你追我赶的互联网、尤其是对「速度」狂热追求的移动互联网联系起来。
但每年的几天时间,MWC 「试图」改变当地人对速度的理解。然而,最后的结果却出人意料,当大约 10 万人涌入这个城市的时候,每个人都带着或将在今年、明年影响几百万甚至上亿人工作生活的想法、创意、产品、投资,但这一切与当地人几乎没有任何关系,会场被安置在郊区边、满载参会者的大巴为了避免堵车而开上类似城市外环的海边公路、餐馆依然在晚上 7 点以后开门营业。
这就是一年一度世界移动大会举办地的现实情况,这是一个你一来就会爱上的城市——美食、美酒、美女、美景应接不暇;厚重的老城墙,诉说的是大航海时代西班牙的光荣与梦想;无处不在的「高迪式」建筑,展现了一位超越时空限制后的建筑天才永不停止的想象力;喧闹的诺坎普球场看台,年逾古稀的老球迷和激情四射的年轻人并排而坐,用不同的方式支持球场上那支已经将近 120 年历史的球队。
如果非要扯上关系,恐怕就是会议前后的酒店价格大涨,而出租车的生意也好上太多。但另一方面,这里又是一个所谓O2O无力改变的地方,Uber 早已在当地一次次出租车司机罢工抗议和当地政府管制后关闭[1];Google 地图可以几年不用更新,你可以拿着几年前的离线地图任意穿梭在巴塞罗那的拓展区(新城区),抑或是街道狭窄、岔路众多的哥特区(老城区),不会有任何不适;唯有Airbnb,还在继续扮演着一个旅游城市里新型住宿方式的角色,但你也明白,所谓民宿和公寓,界限已经模糊,最后剩下的,只是价格。
巴塞罗那继续以它的「速度」向前行进,当然,MWC 的「速度」也开始放缓。
二
在 MWC 会场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没有留给你太多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或许所有可以描述人多的词都可以堆积到这里……每个展台、通往不同展厅的电梯和通道以及所有的咖啡厅、小吃店以及卫生间都挤满行色匆匆的人。
然而与这些快步流星的人相比,整个 MWC 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上周末出版的《经济学人》杂志用了一个「nostalgia(怀旧的)」来描述这次的 MWC,之所以选择这个词,主要原因还是在 MWC 期间,当绝大多数世界级手机厂商(苹果、三星除外)发布了新机之后,只有一款有着 17 年历史的诺基亚新 3310 赢得全球持续的关注:
Another reminder of the smartphone business’s maturity was that the most talked-about new device was the Nokia 3310 feature phone (pictured), an updated version of a phone first made 17 years ago. With limited internet connectivity, it appeals partly as a “digital detox”, said Arto Nummela, chief executive of HMD Global, a Finnish startup with ex-Nokia executives which licenses the brand.
《经济学人》将今年乏善可陈的手机解释为「手机行业进入成熟期」——这当然是一个合理的解释。但另一方面也展现出智能手机或者移动互联网行业已经走到一个新的十字路口,而这一切,也都在 MWC 上有所展现。
智能手机红利期消失的事实显而易见。
受硬件、制造工艺的限制,整个智能手机市场正在不断趋同,相似的外观设计、相似的硬件配置、相似的系统 UI,除去厂商的 Logo,已经越来越看不出所谓智能手机的区别了。这也不难理解为何诺基亚 3310 如此受追捧的原因,当然这也是在苹果、三星缺席的大背景下的必然。
自 2007 年乔布斯树立了触摸屏的智能手机「标准」以来,整个行业的演进历史几乎就是对苹果的模仿改良史——像极了每年米兰时装周后,Zara、HM 这类品牌快速修剪大牌设计师的新品,快速生产并在全球店面上新的场景。
这几年,三星引领了曲面屏的设计潮流,并推动手机相机的创新升级。从某个单点功能,寻求突破,也成为一大批中国公司的发展方向,比如华为与徕卡的合作渐入佳境,当问及徕卡与手机厂商合作是否影响其相机销量时,徕卡 CEO Oliver Kaltner 果断表示「不」,并进一步阐释了合作的意义:「为了让更多(暂时)买不起徕卡的年轻人体验到最好的成像技术。」
再比如,OPPO 发布的全球首款「5倍无损变焦」技术,也是瞄准手机摄影这个用户的重度需求而量身定制。而魅族的快充新技术,则是针对电池技术多年未有发展后「曲线救国」的用户需求,未来一段时间这种需求还将持续增加。
三
其二,VR 的虚火正在散去。自 2015 年到现在的两年时间内,国内外所有展会上,只要有 VR 设备体验,其展台一定人山人海。以 2016 年上半年国内的 GMIC 为例,HTC ViVe 展台前的队伍绵延半个会场,平均排队两到三个小时才能体验几分钟。
类似的情形在 MWC 上已不复存在,一方面或许是因为大家已经在其他场合体验到 VR 设备,对此不再新鲜;另一方面,则是 VR 行业过去两年来并未真正带来惊喜,事实上,不管是炒得火热的 Oculus、HTC Vive 还是索尼 PS VR,其相同点不仅包括价格高昂,还有其体验严重依赖主机(也就是PC,索尼的设备依赖的 Playstation),这样不同程度导致了上述三款产品尴尬的成绩单。
根据 SuperData 的VR市场研究报告显示,HTC Vive销量为42万,2016年2月29日开启预售,4月发货,国内售价6888元,国外售价799美元;Oculus Rift,2016年3月28日上市,其销量大概为为24.3万台。
与之相比的另一组数字则来自 Google。Google 硬件副总裁艾米特·辛格(Amit Singh)在 MWC 上透露,Google Cardboard VR眼镜的出货量已超过 1000万台,这个数字在七个月前只有 500 万台。而在Google Play商店上,Cardboard App的下载量已达到1.6亿次。
当然,这款售价 15 元的纸盒眼镜更像是玩具,你可以说它根本无法代表所谓虚拟现实的体验要求,但那些动辄 400+ 美元的设备就一定能满足你对虚拟现实的体验吗?答案也显而易见。
此次 MWC 上,移动 VR、无线 VR 的相关探索已经开始,这也得力于诸多公司对于 5G 应用场景的思考。目前来看,5G 有望在 2020 年实现大规模商用,由此带来的网络带宽提升,不仅给视频观赏带来质的提升,还将为 VR 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比如依靠 5G 网络传输的 VR 内容,所有内容都在云端,可以有效减轻对本地硬件的要求,从而就像现在玩网游一样体验 VR。
四
自动驾驶的梦想正在落地,但还需要些时间。
事实上,MWC 里的「M」,不仅指「Mobile Phone」,也可以指「AutoMobile」,自动驾驶也成为这次大会的重要看点之一。福特展示了 Autolivery 概念,将自动驾驶汽车与送货无人机组合在一起;奔驰则将该公司的 Connected, Autonomous, Shared & Service(互联、自动驾驶、分享和服务)理念进一步武装到现有的汽车上…..
与这些传统车企相比,自动驾驶背后的角逐也更值得关注,尤其即将到来的 5G 会让整个自动驾驶行业带来巨变 。不管是高调宣布进军自动驾驶的英特尔还是深挖 5G 的华为、高通、中兴,其所有的目标都是让新一代网络传输变得更灵活,也就是所谓 5G 时代的网络切片,简而言之,就是将所需的网络资源灵活动态地在全网中面向不同的需求进行分配及能力释放,并进一步动态优化网络连接,降低成本。
以自动驾驶为例,要求一定距离内的网络高密度传输,同时要求网络传输的时延也有很高的要求,这种网络要求又和 VR 场景对于网络异地交互的高要求完全不同,因此,只有拥有这样的网络传输条件,自动驾驶每秒 1GB 的数据传输、处理需求才能被满足,也才能实现真正的自动驾驶。
从这个角度来看,2020 年之前,自动驾驶的探索还将在其他层面持续进行,比如寻求更便宜的激光雷达或者更实用的传感器,比如城市道路的改造优化以及各地政府的博弈等等,而 5G 的到来,也加速整个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想象一下,未来你买了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你需要向运营商支付一笔数据传输的费用,一如当下你在智能手机上支付的流量费一样…..
五
历年的 MWC 都是移动通信的风向标,无处不在的 5G 已经成为众多巨头押注的焦点之一,一如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对全球媒体高喊「4G 改变生活 5G 改变社会」的口号一样,未来一到两年,移动互联网的最大看点当然还包括 iPhone 的创新与三星的逆袭,但更具看点的,还是 5G 带给社会的巨大变革,其带来的网络革新、商业模式创新,会成为下一个移动产业黄金时代的起点。
然而这一切与巴塞罗那并没有最直接的关系,当我每天结束 MWC 的会议,返回巴塞罗那市区时,我唯一想做的就是把手机放好,拿上几十欧的现金出门吃个饭,一来是当地治安不好,二来则因为,在这个城市,你只需要沉浸在现实生活里,就可以完全体验到其中的美好。
MWC 期间有另外两则新闻,一是中国的小米发布了自己的手机芯片澎湃 S1;二是 Snap 完成 IPO,股价一路飙升;不过这些产品、公司的背后,都充满了用户浓浓的虚拟世界成就感,但生活,还有现实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