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三大流媒体音乐服务的 2016

1999 年,全球第一个可自定义的在线广播服务诞生——Launchcast。2001 年,Rhapsody 作为全球第一个按需流媒体音乐服务出现,足足比 Spotify 早了 7 年。但这些在线音乐的先锋却被另一股新生力量击败,这就是苹果在 2003 年推出的 iTunes,借助 iPod 在全球的影响力,iTunes 成功塑造了数字音乐付费下载的商业模式,帮助苹果完成前 iPhone 时代的「伟大复兴」。

时间来到了 2016 年年末,这一年的标志事件则是:基于订阅的在线流媒体音乐服务总收入超过付费下载的音乐服务收入。

也因此,站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我们有更多理由去回顾和盘点流媒体音乐服务的过去和现在,而我们也确信,即将到来的 2017 年,流媒体音乐服务不再是所谓的小众市场,而将成为音乐的未来,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则是,这个市场的领军者在哪里?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产业变化?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当前中国流媒体音乐服务市场的发展阶段和特殊情况,我这里并不想多展开对国内市场的论述,而是会站在一个相对宏观、全球的视角去看待流媒体音乐服务的发展状况,而当下的这些变化会在未来几年陆续影响到国内市场,毕竟,从硅谷到北京的创业大街的距离,在政策的左右下,其实还很远。

在流媒体音乐服务收入超过付费下载收入的大背景下,还有诸多事件值得关注,比如在今年 7 月,根据一份来自 RIAA 的年中统计报告显示:得力于流媒体音乐服务收入的快速增长,整个 2016 年的音乐市场收入有望实现 8.1% 的增长,达到 34 亿美元,这是自上世纪 90 年代末最好的一年。流媒体音乐服务中,Spotify 和 Apple Music 无疑是最大的赢家。

在去年披头士乐队开始拥抱流媒体音乐后,格莱美也开始设置一项专门针对流媒体渠道发行的奖项,RiAA 开始将流媒体音乐数据纳入白金和金唱片的统计范畴,就连曾经将 Spotify 比作「the last desperate fart of a dying corpse,」的乐队 Radiohead 也在 Spotify 上发行了新音乐。更广泛的参与者还包括 Beyoncé,、Chance the Rapper 以及 Drake 等,纷纷在不同流媒体音乐上推出独家专辑。

而不同的流媒体音乐服务公司也有不少新仇旧怨。比如 Spotify 就公开抱怨苹果的应用内付费政策使其无法得到公平对待,而苹果的 Apple Music 也和另一家流媒体音乐公司 Tidal 不断就某些独家资源争得面红耳赤。

这些争议并未让众多用户真正收益,以独家内容来说,如果一个歌迷需要多个歌手的新唱片,那么他/她/它就需要订阅多个流媒体音乐服务,这种碎片化的音乐收听体验还将继续,因为流媒体音乐服务市场正在迅速成长为一个红海市场。在一个可遇见的未来,包括 Pandora、iHeartRadio、Vevo 都在虎视眈眈,而巨头们,包括亚马逊推出的 amazon Music Unlimited、SoundCloud 的 SoundCloud Go 等等,都在让这个市场变得异常拥挤。的确,洗牌已经开始,一如 Rdio 被收购那样,三星在今年也关闭了自己的流媒体音乐服务 Milk Music。

对于市场里现在的玩家而言,除了在独家内容方面的竞争,还围绕个性化、自动化音乐推荐优化用户体验,一部分流媒体音乐服务提供低门槛的入门级产品供用户体验。而除了针对智能手机领域,更多围绕智能家居、汽车的流媒体音乐越来越多。

03ce03cb0082b81a85f259504b176969.jpg

上图展示了流媒体音乐公司的订阅用户数量图,但另一个事实也不容忽视:坐拥 4000 万订阅用户的 Spotify 至今还没有盈利;Tidal 的亏损较上一年增加了两倍;也没有任何可靠证据证明,苹果的 Apple Music、亚马逊、Google 的音乐服务能挣到大钱。至于唱片公司,他们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让流媒体音乐服务的收入低消下跌的付费下载和实体唱片收入。

事实上,音乐行业复杂的版权结构与冗长的流程让歌手也很难挣到钱。不管是Pandora还是Spotify,都需要和唱片公司以及版权代理机构谈版权。根据Spotify官方说法,该公司2013年将全部收入的70%用于支付版权费用,据不完全统计,这笔费用高达3亿美元。

可现实就是,尽管流媒体音乐付费商付出高昂费用,但在音乐唱片市场,流媒体音乐服务商面临所谓「音乐人组织」(唱片公司和版权代理机构组成)的挑战,「音乐人组织」看起来是在为歌手们谋取利益,但真实情况是,由于代理体系庞大、冗长,且没有真正意义上数据支持,导致所谓的分成成了均分。这便是导致一些看起来被播放几百万次的歌曲,其歌手只能收到不足100美元收入的原因所在。

接下来,我们不妨来盘点全球范围内的几家流媒体音乐公司的优势和劣势,以这个为基础再去预测 2017 年的市场发展情况,或许更有意义。

Spotify

毫无疑问,Spotify 是当下流媒体音乐服务的绝对领军公司。9 月份的时候,其 CEO Daniel Ek 在 Twitter 上宣布该公司的付费用户数量达到 4000 万人,相比于 2015 年 6 月翻了一倍。相比于其他科技巨头,Spotify 是一家专注于流媒体音乐的公司,这也意味着 Spotify 并没有多少除了音乐之外还可以提供给唱片公司或音乐人的「额外福利」,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尽管 Spotify 一直坚定不移反对唱片公司将内容提供给某个独家音乐服务,比如 Apple Music,但这并未真正影响到其与唱片公司的关系。

2016 年 6 月,曾担任 Lady Gaga 经纪人,并创立艺人管理公司 Atom Factory 的 Troy Carter 加入 Spotify,进一步拓展与音乐行业的良好关系。就如我在本周播客里所言,Spotify 在个人播放列表的智能化推荐方面不断做出创新,其用户体验非常好,而且还会随着你使用次数的提升不断优化推荐的精确度。另外,Spotify 开始涉猎视频市场,并成功进入日本流媒体音乐市场。

但摆在 Spotify 面前最大的挑战显而易见,尽管付费用户最多,但依然无法盈利。根据该公司 2015 年提供的数字,全年的亏损将近 2 亿美元。更重要的是,Spotify 目前处在与主要唱片公司(包括环球音乐、索尼音乐和华纳音乐) 新一轮版权谈判的关键时期,尚无确切消息证实其可以获得比其他流媒体音乐公司更少的版权费率(以苹果的 Apple Music 为例,需要将收入的 57.5% 分给各大唱片公司)。
对 Spotify 而言,公司最大的挑战就是即将 IPO。事实上,该公司的确处在一个微妙时期,尤其在 3 月份以可转换债务的交易条款获得 10亿美金之后,上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音乐行业的一些分析师也认为,如果明年不能上市,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麻烦了。与此同时,Spotify 也谋求收购 SoundCloud,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的领先地位,但价格并未谈妥。Spotify 显然已经向公众证明了自己是一家非常棒的流媒体音乐公司,但还要努力说服华尔街,毕竟华尔街的那些人是要利润的。

Apple Music

苹果在流媒体音乐上的势头很猛,利用品牌号召力和重金拉拢唱片公司、音乐人的独家内容,如今已经完全站稳了第二的位置。最新的数据显示,Apple Music 自去年 6 月推出之后,付费用户已经达到 1700 万。而在最新的 iOS 10 系统中,Apple Music 的 UI 经过重新设计,也开始和 Spotify 那样注重基于算法的个性化推荐。苹果目前在独家内容上的掌控力,是整个业界都无法比拟的。

但独家内容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比如当环球音乐集团旗下的 Cash Money Records 的 Frank Ocean 在 Apple Music 发布了一张独家专辑后,环球音乐 CEO Lucian Grainge 气急败坏地要求旗下所有唱片公司停止与流媒体音乐的独家内容合作,此事的影响到底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另一方面,苹果与艺人和粉丝的关系也时不时呈现出一丝紧张。 7月份的时候,针对 Apple Music 设计界面,Bon Iver 的 Justin Vernon 将其称之为「literally horrid platform」,从这个角度来说,不管是 Jimmy Iovine 还是 Dr. Dre,还需要继续帮助苹果和这些艺人搞好关系。

而 Apple Music 接下来的举动依然是会是覆盖更多独家内容。2015 年 Apple Music 刚刚问世时曾强调对于人类挑选歌曲的钟爱,未来,算法会更多介入到歌曲推荐的规则里,其实我最大的期望就是 Apple Music 的稳定性,尤其是不再卡顿。

Google

Google 目前有两大音乐服务,一个是 Play Music,这是一个与 Spotify 类似的流媒体音乐服务。另一个则是 YouTube,同时 YouTube 又提供免费版和付费版(YouTube Red)。这一系列产品的确很乱,我在订阅了每月 9.9 美元的 Play Music 后,发现自动成为 YouTube Red 成员,于是 YouTube 的所有视频也不再有片头的广告。这样「连锁」的产品矩阵如何目前还不知晓,Google 也从未公布过整个音乐服务的订阅用户,但考虑到 YouTube 巨大的访问量,这个数字应该不会太少。9 月份的时候,YouTube 请来唱片业大亨 Lyor Cohen 担任全球音乐服务负责人,显示出该公司对于继续推动音乐产品的决心。

不管是 Play Music 还是 YouTube 的音乐服务,盈利都是一件无法避免的困境,而随着竞争的加剧,版权相关的费用还将持续增加。或许,就像 YouTube 其他领域的一样,广告收入会成为支撑整个 Google 服务的重要收入来源,这方面,Google 也是轻车熟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