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Techmeme 的二三事

Techmeme 是一个颇有意思的科技新闻聚合网站,这家公司成立于遥远的 2005 年。创始人 Gabe Rivera 当时还在英特尔担任工程师,他一开始只想通过开发一套算法,为读者整理每天重要的科技新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Gabe 开始反思算法的意义,比如是否能够根据读者兴趣进行推送?不过 Gabe 并未走上「今日头条」式的纯算法之路,而是换了一个思路,到 2008 年年底的时候,他开始为 Techememe 配备人工编辑,通过「算法+人工」的方式实现新闻推荐,这个方法很快就获得了巨大收获。如今,Techmeme 成为英文科技媒体人最重要的资讯来源之一,同时其首页的推荐位置也成为独立博主争相努力的方向。

2015 年 9月,在 Techmeme 成立 10 年的时候 ,Gabe 发表了一篇纪念文章,标题就充满了诸多感概:Ten Years Later, This Is How Techmeme Has Avoided Click-Bait, Auto-Play Ads, And More。十年光阴,科技世界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从 PC 时代跨入智能手机时代,又在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旗帜的引领下快速向前。与此同时,科技媒体也在进化中退化,The Atlantic 记者 Adrienne LaFrance 曾在一篇长文中详细介绍硅谷如何毁掉了科技新闻

对此,《纽约时报》资深科技记者 John Markoff 回忆了早年硅谷科技报道的氛围,作为硅谷最资深的记者之一,John Markoff 很早就融入到家酿俱乐部,这个俱乐部不仅有各色极客,也有众多科技公司的创始人,而在当时,这些人还不无法融入主流社会。也正是在家酿俱乐部,苹果公司的另一个「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在 1976 年展示了苹果历史上的第一个产品——Apple 1。

Markoff 说:「当时最令人激动的事情就是几乎所有电脑公司的人都聚集在家酿俱乐部,这是一个各家公司分享产品秘密的场所,对于年轻的科技记者来说,这样的场合实在是太棒了,而这,构成了硅谷科技报道的起源。」

也因此,硅谷的科技新闻很少能有真正调查性的新闻。LaFrance 提到 Theranos,这家公司当年被几乎所有硅谷科技媒体奉为「人类命运救世主」,没有人去质疑这家公司是否具有真正的技术实力,而最后揭露这个骗局的则是古老的《华尔街日报》;另一个例子,《纽约时报》率先报道了亚马逊公司内部严酷的文化,而《华盛顿邮报》揭露了Google 在华盛顿的政治游说团;同样,LaFrance 也参与了对 FB 的Free Basic 的深度调查,上述所有这些有深度的调查性报道中,硅谷的科技媒体能拿到的,不过是这些大报的二手资料罢了。

科技媒体更恶劣的环境还在于,随着人类进入社交媒体时代,碎片化的传播渠道催生的碎片化阅读氛围,导致大量标题党的出现,由此带来的垃圾内容充斥着互联网。在这样的背景下,Techmeme 历经十年的洗礼而保持新闻推荐品味的高水准,实在令人敬佩。

Techmeme 刚推出时并不叫这个名字,甚至域名也不是 techmeme.com。最初的域名是 tech.memeorandum。而 「memeorandum」其实是 2004 年出现的一家自动化聚合政治新闻的网站,而tech.memeorandum 的意思多少也是理解要以「memeorandum」为模仿对象,而随着「memeorandum」推出了自己的科技频道「tech.memeorandum.com」,也迫使 Gabe 赶快申请自己的域名,并最终确定为 techmeme.com。

尽管目前来看 Techmeme 似乎并没有什么直接竞争对手,然而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在 Techmeme 上线不久,它就被看作博客空间的发现引擎和搜索工具。而且由于 Techmeme 采用了极为简单的算法(第一步,扫描 Rss 的 Feed;第二步将回溯到原文链接),因此这类产品的门槛也很低,随机出现了一大批类似的产品。而且,TechCrunch 也多次在头条新闻上以类似「Techmeme Killer」的标题介绍这些产品,随便举几个例子,ePlatform、TechFuga、Tweetmeme 等等。但如今,这些网站早已不复存在。

如今,越来越少的新产品会被冠上「Techmeme Killer」的头衔,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如上文所言,Techmeme 已经不再仅仅依靠算法推荐,再加入人类编辑角色以及有针对性修改原文标题的功能后,复制 Techmeme 这个产品已不再是单纯地部署代码那么简单。其二,媒体创业的路线有了更多选择,如果你想要赚大钱,那就走类似 BuzzFeed 那样的路。

事实上,对于 Techmeme 来说,真正的竞争对手其实是社交媒体。在一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当一个读者从他朋友的 Facebook 分享中看到了某个科技新闻,或者从几百个朋友的推文中了解到当前最热的科技新闻标题,Techmeme 的重要性也不复存在。另一方面,如果读者能在社交媒体碎片化的阅读中获得他想获得的信息,那么某种程度上也不是 Techmeme 的潜在读者,从这个角度去看,社交媒体的竞争反而让我们的读者群体更具价值。

Techmeme 很长一段时间都只有一个人类编辑。2008 年开始,陆续招募了多位编辑。即便有了多位编辑,但 Techmeme 的内容编辑模式还是遵循过去只有一个编辑时的做法,那就是永远只有一位编辑坐决策,另一个编辑的作用仅仅是辅助。Techmeme 还有一个只关注媒体行业动态的姊妹网站 Mediagazer,也遵循类似的做法。

目前这支高效的分布式的国际化团队保证了 7*24的新闻更新。尤其是很多员工都是在家工作,这种工作方式相比其他新闻机构,能够创造一种员工创新的资源池——不分年龄、国家的编辑,对于保持 Techmeme 内容多样性非常有帮助。

对 Techmeme 而言,一开始就选择不生产新闻,而以传递新闻为自己的价值所在。Gabe 表示,Techmeme 不存在通过发布过多新闻链接的方式赚取流量,而且,Techmeme 对于原文标题的修改,在 Gabe 看来是非常克制的,并不未获得用户的点击。[1]

《纽约时报》在 2010 年对 Techmeme 的一篇报道中指出,Techmeme 在媒体界扮演了重要角色

They also play a crucial role in contemporary journalism, as media outlets and amateur reporters churn out an ever-higher quantity of often lower-quality content, said Kristian Hammond,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Innovation in Technology, Media and Journalism at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同时报道还援引了一位来自 ReadWriteWeb[2] 的编辑 Marshall Kirkpatrick 的话:

“Techmeme is our go-to primary source,” said Marshall Kirkpatrick, an editor and lead blogger at ReadWriteWeb, a tech blog. He visits Techmeme up to 15 times a day on his computer and phone, and requires his blog’s other writers to track it for breaking news.

令人「震惊」的是,Techmeme 从未有过插页式广告、页面包断的广告、鼠标滑动的广告、自动播放的广告,甚至连条幅广告也没有。Gabe 坦言,Techmeme 的坚持并不容易。由于没有自己的文章,也就无法通过 PV 来包装网站,更甚的一点在于,你可能都无法分享内容到社交媒体[3]

Techmeme 的坚守使其获得了不少科技公司决策者的注意力,这也意味着其读者群体有着非常高的价值。对科技公司而言,将自己的产品、最新的动态触达到这部分群体非常重要。

目前 Techmeme 有赞助性博客、招聘启事,还有很多最近的会议信息,这也构成了 Techmeme 收入的重要来源。Gabe 透露说,Techmeme 从未从风险资本那里拿到一分钱。Gabe 认为,媒体生意不可能成为风险资本追求的独角兽式的商业模式。过去几年 Gabe 也接触到诸多投资人,Gabe 也没遇到真正了解媒体运作规律的投资人,投资人提出的所谓扩张发展计划几乎都是不可行的。

坦白说,Techmeme 并不具备任何复制的可能性,以此案例来判断当下美国科技媒体创业或者中国内容创业并不客观。但 Techmeme 却用 11 年时间,坚守内容的品质,同时平衡人类与算法之间的微妙关系,最终品牌、广告、用户中找到了一条出路。媒体从来都不应该是一门快生意或者能发大财的生意,媒体赚钱的方式有多种,能力是一回事,价值观则是另一回事。而这,理应成为所有媒体从业者、创业者思考的命题。


  1. 事实上用户的点击也只是对原文链接的点击,与 Techmeme 的流量并无太大关系。  ↩
  2. 这家科技媒体过去拥有不小的影响力,然而随着 2011 年被 SAY 收购,该网站的内容质量直接下滑,2015 年再次被卖身。  ↩
  3. 想象一下,当你面对整个网页上都是超链接的时候,你会分享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