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视野」专栏,既有欧逸文对中国崛起的长文,也有张立宪对社交媒体如何造就垃圾文章的反思,还会提供猎豹大数据里的中国移动应用排行以及 a16z 在医疗与生物科技方面的投资理念等。
- 谁制造了中国崛起?这是最新一期《纽约客》里的文章(上图来自这篇文章的配图),作者欧逸文是典型的中国通,曾用英文写过一本《野心时代》。而这篇文章则将吴京的《战狼》作为观察视角,并辅之以美国政治走向导致的对华政策变化,展现出所谓「新时代」里中国、美国以及世界权力格局的微妙现状。(链接)
- 社交媒体造就了垃圾文章。这是《读库》创始人张立宪的反思,他援引郝广才的发言并进一步延伸,微博、朋友圈无不是小圈子文化,社交媒体上的「点赞之交」,错误地让所谓作者们产生了自己就是写作天才的感觉,而这,也成为垃圾文章的一大根源,这篇文章的标题也很有趣:「被竖中指的事儿,朋友圈里却能收获大拇指」。(链接)
- 猎豹大数据里的中国移动应用格局。这份报告通过不同类别应用在一周内的活跃渗透率和周人均打开次数,展现了 2017 年中国移动应用市场的基本格局,其中内容消费类的短视频继续快速增长,而智能家居应用的萎靡,或许也是新的智能家居入口,即智能音箱出现的前兆。(链接)
- 传统产业转型还是互联网产业转型?这篇文章借用美团王慧文关于互联网公司商业模式的观点进行引申,重点讨论了在当下格局里,不管是传统产业还是互联网公司,都应该认识到所谓线上、线下商业模式的不同,因此要在战术层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2018 年,随着线上线下业态的进一步融合,这种趋势会更加明显。(链接)
- 2018 人工智能的五个趋势。坦率来说,这篇文章提出的五个趋势与国内产业环境还有一定的距离,但作为一种预测,依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我比较认可其中的两点:人工智能训练数据的离线化以及移动端人工智能被普及。(链接)
- 为什么人工智能用于新药物发现是个炒作?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重要应用场景就是新药物发现,包括 a16z 在内的硅谷知名投资公司都在押注这个领域,但这篇文章显然认为这是一种炒作,作者详细讨论了当下多篇围绕人工智能发现药物的论文,并提出了自己的质疑,本着兼听则明的原则,这篇文章值得一读。(链接)
- 未来数据国家样本:爱沙尼亚。早先的「视野」里曾有一篇关于爱沙尼亚数字化国家的介绍,这篇《纽约客》的文章则更详细地介绍这个数据国家里的人们日常生活。某种意义上说,爱沙尼亚就是未来国家形态的样本。(链接)
- 互联网公司制造了一个让用户乐意点击广告的乌托邦。这个 TED 演讲旨在让大家意识到,人工智能也好、机器学习也罢,虽然被某些大公司宣传为类似救世主的技术,但更现实的考量则是,这些公司更多还是用这个「救世主」——懂你的算法——让你主动、不停地点击广告。(链接)
- a16z 的医疗、生物科技投资观。a16z 是硅谷颇为激进的风险资本,透过他们的投资案例和投资观念,我们可以一窥前沿技术发展的轨迹,推荐的两个视频分别是医疗领域的挑战和生物科技的现状,两大领域目前都已进入深度学习「统治」的时代。(链接 1、链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