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商业内参#2018-01-14

本周,CES 成为全球科技媒体关注的焦点,2018 年 CES 是属于智能音箱与汽车的舞台,人工智能已经悄然成为一种驱动不同领域产品演进的底层技术。在本周的人工智能商业内参中,你会看到 CES 里的汽车变形记、Facebook 新老人工智能产品的命运、智能音箱 2018 的竞争新格局以及被无意流出的 2018 中国政府支持的人工智能项目。

号外:汽车变形记

如果说历年 CES 是当年科技行业的风向标,那么 2018 年 CES 所指向的方向,可能只有两个字:汽车。

不管是如福特这样的传统车企还是拜腾、小鹏这样的中国创业新贵,他们所描述的汽车概念早已有了新的含义,所谓「一种行驶在路面上的全新智能设备」。

这也就构成了此次 CES 上汽车变形记的第一层认知,而这个被延伸的概念放在人工智能爆发、5G 即将商用的背景下有了足够多的论据支撑,而对终端消费者来说,一个布满摄像头、传感器以及庞大计算能力的汽车,事实上和自己手中的智能手机并没有本质区别。

其次,自动驾驶的故事版本被继续更新

  • 芯片层面:英伟达推出的 Xavier 芯片旨在成为未来自动驾驶的终端芯片标准;
  • 视觉芯片层面:英特尔旗下的 Mobileye 公布一系列与共享出行、城市和政府机构合作的项目,通过搭载 Mobileye 8 Connect™ 实现城市高精地图的众包采集,同时还宣布和中国的四维图新以及上海汽车展开合作;
  • 平台层面,百度发布的 Apollo 2.0 平台能够实现城市简单道路的行驶。

不过,围绕自动驾驶的标准,还远未达成共识。我曾在第 124 期会员计划里详细讨论过被炒作的自动驾驶标准,而在 CES 上各个展台、论坛的展示与演讲中,各个公司信誓旦旦地表示 2018 年会有所谓的「自动驾驶量产汽车」,却丝毫不敢提其标准到底 L2 还是 L3。

英特尔甚至又提出了一个 L2+ 的概念。在接受国内媒体爱范儿采访时,Mobileye 高级副总裁兼首席通信官 Dan Galves 介绍了所谓 L2+:

英特尔认为 Level 2+系统有很大价值,它能让通勤变得十分轻松…… L2+是一个新的概念,既能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又不会增加太多驾驶系统的成本,这样普通汽车品牌也能利用自动驾驶技术。

事实上,在 SAE(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 对于自动驾驶的标准分类中,L2 的自动驾驶仅仅是特殊情形的自动化,必要时还需要人为干预,英特尔则将高精地图作为重要功能,集成到所谓「L2+」之中:

高精地图在 L2+ 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道路上没有标识,道路的边缘不清晰,或者天气恶劣,系统不会启动的;但如果地图足够高精,即使天气恶劣,或道路标识不足,或缺少其他任何信息,系统几乎都能正常运行,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我们希望在高精地图领域为大家带来更多新消息、新进展。

从这个角度去看,至少在 2018 年,自动驾驶还会在一种混乱中向前推进,概念、标准与话术将继续充斥在各大媒体版面。

第三,围绕未来汽车的商业模式,传统车企们也想开启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故事。 我在过去两年多次讨论过共享出行为何需要自动驾驶,而这种基于商业模式的需求也倒逼包括 Uber、Lyft、滴滴不断加大自动驾驶的投入,而此次 CES 上,丰田这样的传统厂商也加入到汽车商业模式创新的潮流中。

在丰田掌门人丰田章男看来,丰田未来的竞争对手早已不再是汽车公司,而是苹果、Google、Facebook、亚马逊等,为此,丰田推出了一个名叫「e-Palette」的概念车平台,根据「深科技」的报道,这个平台包括两个核心技术:

  1. 车辆控制交互界面。「技术开发者可以通过开放式 API 获取车辆状态、控制等数据,并用于包括自动驾驶软件、摄像头、各类传感器在内的自动驾驶系统的开发。此外,这套控制交互界面还支持 OTA 软件升级,以满足用户对系统进行实时调整的需要。」
  2. 移动服务平台。「通过车载数据通讯模块(DCM)收集车辆信息,并全部储存在丰田大数据中心(TBDC)。服务提供商可在 MSPF 平台上调用数据,来进行车辆状态监控和动态管理」

上述两个层面展示了丰田对于未来汽车商业模式的全新思考,汽车销售不再局限在卖车,而是成为销售针对不同场景的解决方案。买车人(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向丰田订购具有相应功能的汽车,同时借助该平台上海量数据,定制自己的汽车服务平台

Lux 资本合伙人 Shahin Farshchi 曾在 TechCrunch 用下图展示汽车的未来商业模式:

img

他这样写道

As part of this shift, the industry is transitioning from per-vehicle to per-mile economics. Historically,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has been measured by how quickly it assembles cars, pushes them to customers, lends money against them, and collects money to maintain and upgrade them.Tomorrow, the industry will be measured by how many miles it moves passengers, and how much margin it generates on every mile traveled.

丰田的这个转型计划与戴姆勒、宝马以及大众的想法颇有类似的地方。只是,借助过去几年共享出行、自动驾驶带来的商业模式与技术发展红利,丰田的 e-pallete 放在 2018 年去看,似乎也更具可操作性,可以肯定的是,这场未来汽车商业模式的变革,将从汽车产业延伸到出行、交通乃至城市基础设施等多个层面,也将是一场全新的社会革命。

旧人哭与新人笑?FB 智能音箱项目曝光

Facebook 宣布在将在下周五(1 月 19日)关闭内置在 Messenger 里的人工智能 Chatbot M。这款产品在 2015 年 8 月首次亮相,彼时,Chatbot 还是行业关注的焦点,FB 原本希望将其打造为基于 Messenger Chatbot 体系里的标杆产品,用户可以用文本聊天的形式,让 M 提供相应的服务或建议。截止现在,这款产品始终都在 Beta 阶段,大概只有 2000 个用户。

The Verge 记者 Casey Newton 谈了自己使用 M 的心得

I got access to M in October 2015, and used the service only about three dozen times over its lifespan. It felt like an amazing resource to have at my disposal, and yet in practice I almost never knew what to do with it. In most cases, I used M only when I knew that doing so would save me from making a phone call — because M would be making it for me. When I mentioned this to Mark Zuckerberg in an interview, he responded, “I think that’s probably not very different from other people.”

同样在本周,Facebook 的智能音箱计划也被爆出。根据 Cheddar 的独家消息,作为 FB 首款硬件设备,Portal 将肩负着对抗亚马逊 Echo 系列的重任:

The device is designed to work in the home and represents Facebook’s first serious foray into selling consumer hardware, people familiar with the matter said. Rather than position the device as a smart assistant akin to Amazon’s Echo speakers, Facebook intends to pitch Portal as a way for families and friends to stay connected through video chatting and other social features.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产品定位,社交巨人一出手就瞄准了社交的产品属性,利用音频、视频来整合 FB 庞大的用户关系,从而从一个细分市场切入到这个领域,虽然目前我们还不知道这款产品的样子,但从功能上看,这款所谓的智能音箱一定有一个屏幕。

去年亚马逊同样给智能音箱加上了屏幕,这就是 Echo Show。我曾在去年的一期会员计划里讨论了 Echo Show 的阳谋

尽管依然需要通过「Alexa 」来唤醒」,但有了一个屏幕,也让整个交互的反馈机制得以视觉化的呈现,「屏幕」是从 PC 到智能手机时代最深入人心的交互媒介,如果说早前纯粹依赖声音的 Echo 产品是一种年轻人面向未来的体验,那么现在拥有屏幕的 Echo Show ,则更具普遍和大众意义,这也是为什么 Echo Show 广告里[1]出现如此多的老年人和小孩的原因。

与此同时,本周 Google 也悄然收购了一家名叫 Redux 的公司,该公司的技术既可以应用在智能手机的扬声器上,还可以将屏幕改造成声音播放设备。这意味着,Google Home 这款智能音箱未来可能拥有一个可以个发出声音的显示屏[2],从而实现语音、视频的双重交互。

从这个角度去看,2018 年智能音箱的演化会变得更有趣,基于语音交互的入口争夺战之外,全新的社交关系搭建也会成为一个重点领域。

尾巴:中国政府的 2018 人工智能项目曝光

百度 COO 陆奇在 CES 上向一群老外记者表示,中国政府会不遗余力地发展人工智能。

他的这番表态或许仅仅是为了让华尔街相信百度转型人工智能的优势,却也进一步证实了早先美国媒体对于中国政府在人工智能领域巨大投入的担心。

而来自雷锋网的一篇报道则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 2018 年中国政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诸多布局。

雷锋网的报道原意是要介绍海康威视正在启动的人工智能芯片研究,却引出了一份来自国家发改委 2018 年重点支持的人工智能项目名单(公示),这份名单共有 56 个项目,涉及的公司包括科大讯飞、华为、阿里云、联想、滴滴等,主要涵盖领域包括深度学习芯片、平台研究、计算机视觉芯片研究、智慧城市(如阿里云的城市大脑、滴滴的城市智慧交通)、政府信息化等,你可以在这里查看这个名单。


  1. 你可以在这里观看这个广告。  ↩
  2. 事实上,Google 已经开始将 Google Assitant 武装到包括 LG、西门子在内的智能家居的显示屏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