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视野」专栏,你将看到人工智能的「黑盒子」是否可怕、中国的代码工人、被消失的卡车司机以及加密货币的价值和区块链的伟大。
- 人工智能的「黑盒子」是否可怕?这篇刊登自《纽约时报》的文章出自 a16z 合伙人 Vijay Pande,谈论的话题是机器学习的所谓「黑盒子」效应到底是否可怕,作者认为,由于人类大脑也是一个黑盒子,因此过度担心机器决策机制或许会制约机器学习的发展。(链接)
- 被代码改变的人生。这篇来自澎湃新闻的非虚构报道聚焦深圳的码农——IT 从业人员,他们这些人或幸运或不幸,但都是被代码改变了人生轨迹,这是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另一番真实写照。(链接)
- 消失的卡车司机。自动驾驶的潮流势不可挡,而最有可能被影响的一批人就是卡车司机,这篇《滚石》杂志的长文探讨的就是正在消失的美国卡车司机。(链接)
- 社交媒体粉丝工厂。这篇《纽约时报》的文章最最值得看的是其交互方式,当然结论也很有趣,比如几乎所有的官方账号都会在社交媒体上买粉丝,而新华社在 Twitter 的粉丝买卖上手笔最大。(链接)
- 微信的机器学习实践。这篇文章或者说演讲稿有点技术,不过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微信对于机器学习如何提升用户体验的关注。(链接)
- 区块链的真实面目。区块链很火,但很多人会将比特币等同于区块链,这篇普华永道的分析报告,介绍了众多区块链应用。(链接)
- 加密货币的价值远远不止比特币。配合上面的报告,推荐《纽约时报》这篇重磅长文,以一种冷静视角解读加密货币对于世界的潜在影响(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