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MacBook 的进化和 iOS 自动化

尽管 2016 年关于 MacBook 的所有想象到上个月月底已经尘埃落定,但最近两周围绕 Mac(iMac 、MacBook),还是发生了很多影响深远的事件。

上周开始,配备有 Touch Bar 的 2016 款 MacBook Pro 陆续发货,网友@Rankjie 分享了他使用新MacBook Pro 12 小时后的感想:

Touch Bar 在输入中文的时候反应速度很快

Touch Bar 触感很滑。不过光照好的情况下看着比较奇怪,类似老款 iPhone 屏幕那种分层感

键盘键程短,但是用起来声音很响,大概是敲击到机身发出的

屏幕边框更窄,整体尺寸变小,新模具比老款好看不少

Trackpad 真是大啊………

Touch ID 好用,速度很快,就是区域略小。然后容易误触到 Siri ,也许是故意的吧(

可以外接 4K 显示器流畅中效打 Dota2 了

Migration Assistant 真的好用,用 Thunderbolt 线迁移速度大概是 100MB/s ,迁移完了什么都在,包括 Homebrew 装的

这个帖子还展示了 2016 款 MacBook Pro 的硬盘1读写速度:

而来自 YouTube 的各种评测开箱视频(推荐 DetroitBORG 的评测)也进一步证明了一点:尽管这代 MacBook Pro 在处理配置甚至外观上没有带来惊喜,以及取消大量接口后带来的不变,但不可个否认的则是,MacBook Pro 依然在某些方面,比如屏幕、比如硬盘性能上具有绝对优势。

然而另一个与 Mac 相关的消息则有些震惊。负责苹果 AppleScript 和 Automator 等服务长达 19 年的Sal Soghoian 在MacTech 大会上宣布即将离开苹果公司,同时也透露,正是因为苹果公司取消了他的这个职位设置——自动化技术产品经理,他才选择的离职,他在自己的访谈里这样说:

I joined Apple in January of 1997, almost twenty years ago, because of my profound belief that “the power of the computer should reside in the hands of the one using it.” That credo remains my truth to this day. Recently, I was informed that my position as Product Manager of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was eliminated for business reasons. Consequently, I am no longer employed by Apple Inc. But, I still believe my credo to be as true today as ever.

如果你是 Mac 电脑(包括 iMac、MacBook 系列)的重度用户或者在 Mac 上做开发的人,你一定不会对 OS X (现在叫 macOS) 上的 AppleScript 和 Automator 陌生,而Sal Soghoian 正是这两个自动化产品背后的技术负责人。以 Automator 为例,这是是一个通过提供一系列不同用途,可自定义的自动化构件,并且让用户能够通过简单的拖拽,排列,组合的方式,创建自动化处理流程的软件。换言之,Automator 帮助用户在极少编程基础的情况下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操作,苹果官网也有很多介绍

Sal Soghoian 引起了 Mac 小圈子内部的一阵热议,讨论的焦点更多地围绕苹果公司取消这个关于自动化的工作职位,由此带来的可能是公司对于 Mac 未来走向的某种暗示,比如 John Cruber 就这样写道:

If they had simply fired him, that’d be one thing, but the fact that they’ve eliminated his position is another. This is shitty news. I find this to be a profoundly worrisome turn of events for the future of the Mac. I hope I’m wrong.

Cruber 的担心不无道理,尤其是在一款「革命性」的MacBook 正式发货之际,正如 Jonny Evans 在 ComputerWorld 里所写的那样:

It may be a dark reflection on an Apple that thinks Emojis on the Touch Bar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enabling user programmable functions….

尽管苹果软件高管 Federighi 称苹果将一如既往的支持 macOS 的自动化功能,但随着 Soghoian 离开以及一个职位的消失,未来 macOS 的自动化组件或将边缘化甚至消失。

与此同时,iOS 平台的自动化应用 Workflow 再次发布了重要更新,既 1.53 推出接入 web API 之后,这次更新的 1.6 版本则在易用性上大幅提升,比如重新设计的 Workflow 动作展示区,用户可以在这里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动作,然后直接下载到本地使用,而对于那些有创造性的用户,你可以随时将自己设计的 Workflow 动作上传到这里,让更多的用户使用。

过去两年,我亲眼见证了 Workflow 如何一步步在 iOS 这个封闭花园里实现高效可定制的自动化流程,这也是我越来越喜欢在 iPad 上工作的重要原因,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我在撰写博客或邮件通讯时经常需要插入图片,但在 Macbook 的操作方式通常是:

本地准备图片——打开七牛云网页——上传——点击图片获取链接——插入到 Ulysses

利用 iOS 的 Workflow,将图片上传到七牛云2的步骤简化为:

本地准备图片——通知栏打开 Workflow 的一个动作上传图片——将自动复制到剪贴板的图片链接插入到 Ulysses

这种自动化所带来变化直接提升了我在 iPad 上写作的效率3,而上述几件事情也让我开始思考 iOS 自动化、iPad Pro 的下一步以及 MacBook 定位的话题。

首先来看一张 Neil Cybart 绘制的苹果产品大一统战略图:

这张图展现了苹果各个产品线当下的定位,有意思是的两点:

  • MacBook:处理原来桌面电脑做的事情;
  • iPad:处理原来 MacBook 做的事情;

换句话说,从这一代 MacBook 开始,苹果正在逐步让 MacBook 走向桌面电脑领域,而将大量基础简单的工作留给 iPad (Pro)。这一战略的主(被)动调整同时也是对市场的某种回应,在 2016 财年,整个 iPad 的销量是 Mac( 包括iMac、MacBook)的 2.5 倍,即便库克也会在 MacBook 发布会上明确指出 Mac 之于苹果的地位:

The Mac is more than a product to us. It’s a testament to everything we do and everything we create at Apple

Neil 还有一张图是关于苹果创新闭环:

这幅图的要点有两个:

  • 原先在 iPad 、iPhone 上的硬件功能会陆续更新到 Mac 系列中,比如我们看到了 Siri、Touch ID 以及 Touch Bar,接下来还有什么呢?不妨展开想象力;
  • iPad 、iPhone 的核心定位里,将加入更多来自 Mac 的元素,比如 iPad Pro 的外接键盘以及更多的快捷键支持;

Neil 上述两幅图大概可以解释新款 MacBook 逆天的性能(毕竟人家是要做桌面电脑的事情)以及越来越多出自 iPhone、iPad 的功能被「拼接」到 MacBook,而另一方面,MacBook 曾经一贯强大的功能,比如提高效率的自动化产品,正在成为 iPad (Pro)的标配。

正如名字里所带的「Pro」所暗示的那样,iPad Pro 和 MacBook Pro 都将构成当初乔布斯对于消费品市场四象限定位里的专业产品。

自 2015年 11 月开始,苹果「处心积虑」地要把 iPad Pro 变成一个不是 iPad 的产品,这是一个介于 iPhone 与 笔记本之间的品类,它不再是平板电脑(Tablet),而是一种计算机(Computer)。

2016 第三季度的财报里,iPad 销量依然在下滑,但收入却显著增长,考虑到这期间 iPad Pro 9.7寸的发布,不难理解,营收的增长来自这部分高售价产品,这可是 iPad 产品线连续 10 个季度,将近三年收入下滑后的第一次。

Neil 早前也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随着 2010 年第一批 iPad 用户群体进入更换设备的高峰期,iPad 的销量即将迎来平稳增长。Neil 分析的起点是,用户的 iPad 平均使用时间超过 3年半。保守预计现在 iPad 的用户有 2.25亿人,假设 iPad 平均的更换周期增加到 5 年,这也意味着 iPad 今后的销量为 4500万台。与此同时,苹果预计整个 2016 年会卖出 4500台 iPad ,当然这个数字包括原有用户的更新还换代以及新的用户。

更进一步看,随着 iOS 10 不再支持 iPad 1、2、3以及第一代 iPad Mini,这些设备的历史最少也有 4年。因此,到了今年秋天 iOS 10 发布后,大约有 6500 台 iPad 用户无法升级到最新系统。当然,我们无法无端地判断这部分用户会立刻卖一台新 iPad 以更好地使用 iOS,但至少这部分用户会成为未来几年苹果在 iPad 销售时的重要潜在用户。

写在最后

过去三年来,外人眼中的苹果似乎陷入到创新乏力的困境中,而支持这个判断的论据有很多,比如 iPhone 6 的磨具几乎用了三年,MacBook Pro 长达四年半的更新周期以及 iPad 系列持续下滑的销量,但这种唱衰的推理又过于简单,真实世界或者说商业世界绝非线性推理那么简单。

从去年的 iPad Pro 到今年的 MacBook Pro,苹果用几乎赌注的方式挖了两条护城河,而明眼人或许早已看到,iPhone 也正在形成 iPhone 基础款与进阶款的组合,而正如 Neil 绘制的苹果产品大一统战略图所示的那样,苹果各个产品线的融合与创新其实正刚刚开始,由此带来的用户习惯变化、产业变化,远比去推断苹果何时衰退更有意义。


  1. 这款硬盘的配置是 1 TB,不同配置的硬盘在读写速度上会有一定差异  ↩
  2. 目前我是先将照片上传到 WordPress,然后利用 WordPress 的插件自动同步到七牛。  ↩
  3. 更多围绕 iPad 生产力的思考详见 iPad 生产力指南(https://dailyio.me/21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