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视野」专栏,我将推荐近期多篇值得阅读的好文章。在一个信息高速流动的当下,做一个「慢新闻」的季刊杂志到底意味着什么?
七年来,Siri 在苹果产品体系里经历哪些喜怒哀乐,为何这样一款颇有先见性的产品沦为鸡肋?而十年前,苹果开放了面向 iPhone 的 SDK,其意义为何可媲美 iPhone 的发布?
自动巡航、自动驾驶、自动化,这些人类制造出来的奇迹反过来又对人类自身产生了哪些影响?当事实与观点一并被算法推荐到每个人面前,谁还会分清出其中的区别?Twitter、FB、Linkedin 在算法推荐上有哪些区别?当我们热衷于在线阅读,E-Ink 阅读器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 做一个「慢新闻」杂志是一种怎样的体验。Delayed Gratification 是一个非常反潮流的杂志:它是一个季刊;其报道的所谓「新闻」都是这三个月内的「旧闻」。也因此,这家成立于 2011 年的公司成为全球「慢新闻」的典型代表,目前订阅用户 5000 人,2017 年收入 50 万英镑,透过这篇创始人的专访可以一窥其对产业现状的深刻理解。(链接)
- Siri 的七年之痒。这篇报道的英文版来自 The Information(需付费才能阅读),腾讯科技做了一个全文翻译。文章通过采访 Siri 创始团队和苹果公司前雇员,试图梳理为何 Siri 在语音助理方面起了大早却赶了晚集。文章里有两点令人印象深刻,其一是乔布斯的远见,他对 Siri 的认知是非常超前的;其二则是乔布斯去世后苹果高层决策的混乱,某种意义上,苹果成了一家被 iPhone 绑架的公司。(链接)
- 苹果第三方应用的 10 年。人们习惯性地将 2007 年 iPhone 发布作为移动互联网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但 2008 年 2 月苹果开放面向 iPhone 的 SDK 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推荐一位 iOS 应用开发者的文章,详细回顾了当年 iPhone 第三方应用开发的艰辛历程,正如文章标题所言:「A lot can happen in a decade.」(链接)
- 自动驾驶、自动化以及人类的进化。上周,一辆奔驰汽车在高速上自动巡航失灵的消息被广泛传播;本周,Uber 自动驾驶汽车撞死行人的事件也被全球科技媒体广泛报道。「好奇心日报」这篇文章非常适宜地提出「自动化悖论」的议题,并做了一些延伸思考。不过需要说明的一点,自动化的好与坏并非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一种对于当下人机关系的冷静思考,文章还推荐了尼古拉斯·卡尔的一本书《玻璃笼子:自动化时代和我们的未来》,非常值得一读。(链接)
- 新闻人的担忧:现代人分不清事实和观点。这篇「好奇心日报」的专访对象是普利策奖得主 Ian Johnson(中文名:张彦),整个访谈涉及多个议题,但我更推荐最后一大部分,他提到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分不清事实和观点。当信息里充满了各种观点,决策就变得异常困难,这几乎是个无解的问题。(链接)
- E-lnk 阅读器是否正在消失?Tomsguide 这篇文章里列举了大量数据,佐证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尽管 E-Ink 阅读器是非常适合阅读的设备,但无论是用户习惯还是阅读器的销量以及电子书销量,都不约而同地呈现出下滑的趋势,我们依然热爱阅读,但与阅读器无关。(链接)
- 三大社交媒体的算法区别。本周围绕 FB 用户数据被恶意使用的新闻持续发酵。众所周知,社交媒体都在利用算法,将自身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其最终目的是增强用户粘性,把用户时间卖给各个广告主。这篇 2017 年的文章介绍了三大社交媒体 FB、Twitter 和 Linkedin 在算法的区别,非常值得一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