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几乎被人「遗忘」的 IBM Watson 发布新产品 DLaaS,全称为 Deep Learning as a Service,也就是「深度学习即服务」。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基于云端的开发工具,人工智能的开发者们可以将在自身原有的开发套件里调取 Watson 的这个服务。
这个产品在人工智能领域并不新鲜,比如微软就有类似 Azure ML Studio 的服务。但在 IBM 来看,有两点是其 DLaaS 的强项,其一是可拖拽的深度神经网络搭建界面,有望大幅降低深度学习的使用门槛;其二则是这个工具可以自动调节优化神经网络的参数,这是深度神经网络训练时比较耗时的工作。
相比于这个产品,IBM 本周与苹果的又一个合作进展更值得关注。根据 TechCrunch 的报道,两家公司将在机器学习领域展开进一步合作,将 Watson 的机器学习能力和苹果的 Core ML 能力打通。
过去几年,IBM 和苹果已经在硬件设备,比如 iPhone、iPad 在企业市场的销售进行了很多合作,此次联手打造围绕机器学习的产品,最后的落脚点依然是促进 IBM Watson 服务以及 iOS 设备的销量。TechCrunch 介绍了两个产品的协作流程:
For instance, a company may want to help field service techs point their iPhone camera at a machine and identify the make and model to order the correct parts. You could potentially train a model to recognize all the different machines using Watson’s image recognition capability.
The next step is to convert that model into Core ML and include it in your custom app. Apple introduced Core ML at the Worldwide Developers Conference last June as a way to make it easy for developers to move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from popular model building tools like TensorFlow, Caffe or IBM Watson to apps running on iOS devices.
After creating the model, you run it through the Core ML converter tools and insert it in your Apple app. The agreement with IBM makes it easier to do this using IBM Watson as the model building part of the equation. This allows the two partners to make the apps created under the partnership even smarter with machine learning.
二
然而对于包括 IBM、苹果等美国公司来说,在前沿技术的挑战之外,中美两国逐步升温的贸易战也为这些公司的中国生意,蒙上一层阴影。新浪科技的一篇报道称,多位美国企业高管会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以及IBM CEO罗睿兰(Ginny Rometty)将会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这个一年一度的论坛旨在帮助西方企业维护与中国的关系。
库克将会担任本次论坛的外方主席,在所有美国科技企业中,苹果最为看重中国市场,他们的iPhone等设备在中国非常受欢迎,但是在上一财年中,苹果在中国的营收却出现了下滑。不久前,苹果还将中国iCloud账户的数据迁入了中国境内。
也有媒体注意到一个现象,与过往历次中美贸易战不同,此次贸易战尽管依然夹杂着意识形态的冲突,还隐含着技术之争,更准确地说,是人工智能技术之争,比如自媒体 DT 深科技就这样写道: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华为在内的手机产品过去并不是没有在美国市场销售过,从功能型手机(Feature Phone)、到智能型手机都是如此,以华为为例,其荣耀品牌智能手机就在2017年全面杀入美国市场。
但为何荣耀手机得以进入美国市场,Mate 10手机却惨遭美国拒于门外?
当时,许多人将此视为美国一贯对于中国产品的抵制,但事实上,有一个没有被特别提及的点在于,华为Mate 10手机是全球第一款强调具有人工智能功能的智能手机,而人工智能,才是挑动美国国会与监管单位敏感神经的关键。
这篇文章多少有点阴谋论的意味,也不能(当然也不敢)陈述另一个事实:大量中国人工智能公司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复杂关系,才是让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担心的主要缘由。
三
本周,CBinsights 也在一份研究报告里详细分析了大量中国机器学习公司,特别是机器视觉公司与政府的关系,比如 LLvision 公司(亮亮视野公司),下图是春运期间郑州火车站执勤民警的装备,就是来自 LLvision公司。
或许是担心出现恐慌,这个新闻在国内被严格限制了传播范围,官方媒体中,只有人民日报海外版予以了简单报道:
民警使用人像比对警务眼镜对旅客中的重点人员进行人像识别。自2018春运安保开始以来,郑州铁路警方在全国铁路率先使用人像比对警务眼镜,这款警务眼镜可以高效地筛查出旅客中的网上在逃和冒用他人身份证件的违法行为人。
仔细去看 LLvision 的这款产品,其核心技术来自英特尔的 Movidius Myriad 视觉处理器,并加载了一个可进行边缘计算的神经网络框架,这意味着其大量计算可以放在眼镜上完成,公安机关只需要把逃犯数据库安装到眼镜上就可以快速实现检索、比对。
下图里,CBinsights 的数据进一步展示了中国机器视觉公司是多么有钱。
其中,旷视科技去年完成一笔高达 4.6 亿美元的融资。我曾在去年 11 月的一期会员计划里分析了这笔投资:
这轮融资的投资方包括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蚂蚁金服、富士康集团。其中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成立于 2016 年,管理机构为中国国新控股,该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和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由国务院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是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企业。」
大量国有基金的介入,一方面彰显出国家层面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会给这些创业公司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尤其是人工智能越来越成为国家之间竞争的关键领域。以旷视科技为例,这家公司的主要研发领域是人脸识别,借助于中国形同虚设的隐私法律法规,该公司能够通过海量数据提升算法,其精准度已经跃居全球前列,其主要应用领域也是安防和城市交通领域等政府领域,这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公司在其他领域的发展可能性,比如国际化。
这是 CBinsights 给旷视科技这一轮融资绘制的信息图:
四
如果将视线放回国内,可能会觉得,这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媒体多少有点「杞人忧天」。在深圳交通部门将闯红灯的人脸识别照片公开放在其网站后,更多人的反应是对其技术拍手叫好。
《大西洋月刊》的一篇文章里,也列举了北京天坛公共厕所里的人脸识别取手纸、济南利用人脸识别乱穿马路的人等等,但文章更指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
The technology’s veneer of convenience conceals a dark truth: Quietly and very rapidly, facial recognition has enabled China to become the world’s most advanced surveillance state.
正如《连线》杂志 1月号的封面(上图)所指,当局对于未来的社会管理,有着明确的目的:
A hugely ambitious new government program called the “social credit system” aims to compile unprecedented data sets, including everything from bank-account numbers to court records to internet-search histories, for all Chinese citizens. Based on this information, each person could be assigned a numerical score, to which points might be added for good behavior like winning a community award, and deducted for bad actions like failure to pay a traffic fine. The goal of the program, as stated in government documents, is to “allow the trustworthy to roam everywhere under heaven while making it hard for the discredited to take a single step.”
另一个来自官方媒体的消息多少也进一步佐证了人脸识别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地政府部门。这篇《工人日报》的文章虽然有着浓重的 PR 目的,不过透露了一组数字:
这套系统被称作人脸识别的“天网”,目前已经应用在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依靠布控在大街小巷各个角落的摄像头,公安机关可在第一时间发现犯罪嫌疑人或失踪人口出现的位置,系统还可绘制出人在城市的轨迹,警方由此顺藤摸瓜用于抓捕,或者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
“天网”依靠的是动态人脸识别技术,能够准确识别超过40种人脸特征,可以根据视角不同、光线明暗差异、动态静态条件等情况,准确识别出人脸。此外,该系统速度也非常惊人,可实现每秒比对30亿次,花1秒钟就能将全国人口“筛”一遍,花2秒钟便能将世界人口“筛”一遍。动态人脸识别技术的准确率也非常高,目前1:1识别准确率已经达到99.8%以上,而人类肉眼的识别准确率为97.52%。
对了,去年 BBC 记者 John Sudworth 在贵阳体验的人脸识别技术,其供应商也来自这家名叫深醒科技的公司,视频链接在这里,欢迎来到无处可藏的电幕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