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战事刚起:产品周期尴尬的天猫精灵、百度发布视频音箱的三个潜台词

不到一周时间,国内智能音箱已经有了三场发布会。

3 月 22 日,天猫精灵春季发布会上,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发布了基于 AliGinie 2.0 的精灵火眼功能,该功能内置在天猫精灵的手机 App 中,用户只需要同时购买一个类似手机支架的 Xholder,就能让去年发布的天猫精灵 X1 变身为「视频音箱」。

img

3 月 26 日,百度在其总部召开一场硬件发布会,李彦宏亲自上阵,发布了传闻已久的百度智能视频音箱「小度在家」,售价 599 元。

img

3 月 27 日,小米在其手机发布会上还发布了一款智能音箱,小爱音箱 mini,售价 169 元。

img

至此,国内智能音箱的竞争态势发生了很多有趣的变化。

天猫精灵的产品周期难题

上周天猫精灵的产品发布会上有不少槽点,且不说现场演示中出现了种种无响应的网络事故,更重要的是,负责天猫精灵的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团队对产品走向的判断令人困惑。

一方面,该团队看到了包括 Echo Show 在内的视频音箱所掀起的热潮;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断强调,所谓加一块屏幕并不足以支撑新产品的溢价,其公关话术里一直在用「零成本」感受视觉能力来回复诸多记者的疑惑,比如该团队负责人浅雪就这样说道:

屏幕不等于视觉能力,不是加块屏就好了,我们不拘泥于上面那块屏是什么,我们拘泥的是有没有新的交互方式,是用视觉跟你做互动的,这才是下一代人和机器交互的东西……

36Kr 在一篇文章里试图理解整个产品逻辑:

这种方案在阿里看来是“取巧”,借助手机屏幕让天猫精灵摇身一变成了“带屏幕”的多模态交互硬件,“零成本”升级。

当然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让音箱借助手机的屏幕是否体验足够好,以及这些场景是否足够刚需。对于一般的青年和成年人而言,8成的手机电量耗费在微信和通话这类通讯功能上,很难让人为了剩下两成的娱乐和其他场景,把手机拴在音箱上。

所以目前看来,Xholder更靠谱的用户群是前文所述的老人和孩子。这两个群体的粘性已经被支持远程通讯的智能视频相框验证过了。Xholder的需求能否成立,接下来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内容和服务提供给用户,增加他们的使用时长。

请注意我在引用里的加粗部分,作者看到了此次天猫精灵 Xholder 的目标群体,但忽视了这个群体对于电子产品的另一种需求:体验。

对于老人和孩子而言,产品体验不仅是智能音箱上的屏幕反馈那么简单,更重要的一点,则是开箱即用以及傻瓜式的操作体验。但在天猫精灵的 Xholder 设计思路中,产品人员天然假设了两个前提:其一,用户愿意动手改造智能音箱^1;其二,用户愿意拿出自己的手机放在这个音箱上。

但这个前提却天然与老人、孩子的目标群体无关。或者,我们可以换一个场景,在一个典型的五口之家里,孩子的父母更像是 Xholder 的主导者,而孩子以及孩子的爷爷奶奶,更多还是被动使用者,譬如一起听(看)百科、一起听机器读绘本故事……

但很显然,这是一个非常不完善甚至支离破碎的体验,有媒体误以为这是天猫精灵展示其系统能力的发布会,但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个产品周期被拖延后的发布会。

公开资料显示,天猫精灵首发于 2017 年 7 月 5 日,并在 8 月 10 日正式上市。不过,真正的爆发点是在去年双十一期间,官方透露的数字,双十一单日达到 100 万台销量,而自上市发布到现在,已经突破 200 万台。

双十一的数字的确好看,却也埋下了隐患,科技媒体智东西曾在去年双十一期间发现,不知是底气不足还是产能有限,天猫精灵的发货周期都在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然而通过仔细分析可以发现,事实并没有表面这么乐观。首先阿里面对的是产能不足。按照一个月生产二三十万台产品来算,这70万订单中剩下的30万订单就算本月完成,那么还有22万台的订单需要继续延后。通过与智东西智能音箱社群人员沟通发现,购买用户的发货日期大都为11月30日前和12月31日前。“这不等于是买期货嘛。”一家智能音箱高管调侃到。

这意味着,至少 100 万台产品的发货时间是从 2017 年 11 月底开始的。更意味着,至少 100 万用户对于该产品的认知和使用时间只有 3 到 4 个月,即便是这群用户当时以 99 元的特价(原价 499 元)购买的产品,但依然是一个非常短的产品周期。

因此,正是这样颇为尴尬的产品周期里,推出一个带有屏幕的新产品是无法让老用户买单的,这才是浅雪以及其产品团队不断强调所谓产品溢价的原因所在。

而本周,百度又将了天猫精灵一军。

百度的 All in 硬件?

百度很「心机」地将这场发布会放在其总部,原因也很简单,自家园区网络的稳定性远胜于酒店、会场的网络,从而也能保证现场智能音箱的演示万无一失。

事实也的确如此,现场的数十次演示都毫无问题,引发一阵阵掌声和欢呼。除此之外,百度试图讲述一个关于家庭与计算设备的新故事。

其一,强调屏幕的价值。我曾在之前多期会员计划里讨论过屏幕的意义,可参见这里这里。简而言之,屏幕不仅增加了一层交互方式,还增加了一个更直观的反馈机制,也让智能音箱变得更亲民也更具大众意义。

img

其二,将家庭场景作为屏幕与音箱结合的切入点。多个广告片里,忙碌的年轻人无法和父母团聚、焦虑的职场的妈妈想时刻和孩子通话等等场景反复出现。这和去年 Echo Show 发布时的广告几乎一模一样,尤其是家庭通讯功能:

其中,“一呼即通”功能最适合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通过简单的权限设置,当你向家里的小度在家拨出电话时,不需要家人操作接听,小度在家就能帮你直接联通。

我曾在去年指出,这个功能有着极强的「侵略性」,它强化了智能音箱与其他计算设备的不同——它不再是私人(个人)设备,而是一种家庭共有设备。

其三,几乎赔钱的价格是价格战的开篇。如果说过往小米扮演了多个领域里的「价格屠夫」角色,那么此次在智能视频音箱领域,百度一手掀起了新的价格战,将 599 的价格对标天猫精灵 499,外加一块屏幕,已然形成了价格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百度自 2017 年以来形成了两条围绕人工智能的产品线,瞄准智能硬件底层系统的 DuerOS 和发展自动驾驶的 Apollo。

今年以来,DuerOS 不断强化其在智能家居市场的存在感,先后和 TCL、创维、海尔等家电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与此同时,百度内部也继续整合资源,成立了「智能生活事业群组(Smart Living Group,以下简称SLG)」,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陆奇亲自挂帅,下辖硬件设计和操作系统(DuerOS)两大部门,形成了软硬两手抓的架构体系,此次发布会上,百度也宣布了战略投资小鱼在家,后者是百度这款音箱的硬件供应商。

战事才刚刚开始

事实上,经过这短短一周,智能音箱的战事才刚刚开始。我们有理由期待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在夏季或秋季推出真正意义的视频音箱,毕竟这次的发布会的前缀是「春季」。

同样,低价与多产品线依然是重要战略。天猫精灵 M1 将这个系列的价格降低到 299,小米更激进地将到 169,而百度,则用 599 元为带屏幕的智能音箱做了价格标的,也让后来者不得不进入一场全新的补贴战。

对于这些智能音箱的玩家来说,硬件成本更像是占据家庭物联网入口的「营销费用」,这个市场能有多大呢?根据《中国智能家居设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报告》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智能家居规模将达到1800 亿元,两年后的 2020 年,这个市场规模将达到 3576 亿元。

如此大的市场诱惑之下,阿里巴巴、百度、小米当然不会放过。相比于小米米家自给自足的策略,阿里巴巴、百度更热衷在智能家居/家庭物联网上构建生态,不管是 AliGinie 还是 DuerOS,都想成为 Alexa 的中国版,因此,未来阿里巴巴和百度会继续「拉帮结伙」,但这也同时意味着,所谓家庭物联网,很有可能最后演变为一张张被人为割裂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