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人工智能商业内参 」,你会看到:
- Google Duplex 争议背后的产品理念和 AI 伦理;
- 微软发力边缘计算;
- DeepMind 新论文;
- Google 发布第三代 TPU;
Google Duplex 的两个议题
本周,微软、Google 前后脚召开了年度开发者大会,两家公司向各自平台的开发者以及全球的用户、粉丝们传递了公司最近的技术进展,我在 Google I/O 大会后发了一条推文,或许能代表很多人的心声:
Google I/O 大会上放出的各种黑科技都是以「哇」开始,若干个月后,都是以「唉」结束,一年又一年。
这当然不是 Google 的「专利」,事实上,包括微软、苹果都有过类似的做法。究其原因,一来是很多技术的炫酷功能远大于实用价值;二来则是媒体并不太负责的传播,导致公众期待值很高,但最后去发现和演示 Demo 相距甚远,只能发出一声叹息。
这次 I/O 大会上,Google Duplex 绝对是主角,这个内置在 Google Assistant 里的功能演示视频在过去一周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如果你还没有看过,我强烈建议你先看看下面的这则视频:
围绕这个视频的讨论还在发酵中,但我觉得有几个讨论框架值得去关注。其一,从产品层面,Google 在此次大会上展现出清晰的产品价值观,科技博客主 Ben Thompson 的分析很到位:
In Google’s view, computers help you get things done — and save you time — by doing things for you. Duplex was the most impressive example — a computer talking on the phone for you — but the general concept applied to many of Google’s other demonstrations, particularly those predicated on AI: Google Photos will not only sort and tag your photos, but now propose specific edits; Google News will find your news for you, and Maps will find you new restaurants and shops in your neighborhood. And, appropriately enough, the keynote closed with a presentation from Waymo, which will drive you.
在 Thompson 看来,Google 与微软是两个几乎完全不同的公司,谈到微软时,Thompson 写道:
This is technology’s second philosophy, and it is orthogonal to the other: the expectation is not that the computer does your work for you, but rather that the computer enables you to do your work better and more efficiently. And, with this philosophy, comes a different take on responsibility. Pichai, in the opening of Google’s keynote, acknowledged that “we feel a deep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o get this right”, but inherent in that statement is the centrality of Google generally and the direct culpability of its managers. Nadella, on the other hand, insists that responsibility lies with the tech industry collectively, and all of us who seek to leverage it individually.
关于哪家公司更有「良心」并非本文讨论范围,这里这涉及到对于 Google 商业模式的认知,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Google 的商业模式都是建立在数据之上,上文中提到的 Google 的各项产品更新,从相册到新闻再到地图以及 Google Duplex,每个产品的「免费升级」,都需要用户用数据来换取。《连线》杂志在大会当天一片欢呼声中也出这个质疑:
All this free personalization comes at a price: these services count on users handing over even more data about themselves and their lives, and on Google mining that data, giving the search giant more influence and control over our daily choices.
其二,从伦理层面,Google Duplex 的隐忧更大。 在该产品发布后,硅谷资深记者 Steven Levy 在 Twitter 上写道:
Is it ethical to have a human-sounding robot interact with someone without informing the other party that he or she is in conversation with an it? Real question.
而在上周新一集的《西部世界》里,有个细节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新出场的妹子在园区被男子搭讪,两人在上床前,女子要用游戏枪来「检验」这个男子到底是不是机器人。
两个场景放在一起来看,一实一虚,却构成了一个宏大的命题:我们还能相信电话那头的声音吗?
Cnet 这个视频的观点颇具代表性。
类似的讨论也让 Google 官方做出了回应,多家媒体都获得了 Google 的同一份声明:
“We understand and value the discussion around Google Duplex — as we’ve said from the beginning, transparency in the technology is important……We are designing this feature with disclosure built-in, and we’ll make sure the system is appropriately identified. What we showed at I/O was an early technology demo, and we look forward to incorporating feedback as we develop this into a product.”
注意这段回应的最后加粗部分,这也部分印证了我之前的吐槽,或许这又是一个以「唉」结尾的产品。
微软的 Build 大会的潜台词
尽管被 Google 开发者大会抢了一定风头,但微软 Build 大会依然有诸多潜台词。
首先必须认识到一点,微软已不再是一家 Windows 公司。这也是不久前微软架构调整所释放出的信号,而在此次 Build 大会上,微软继续向外界释放一个强烈的信号:微软更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
当然,所谓「人工智能公司」更多是个噱头,微软的野心是希望通过构建一个「云—端」的协同产品通道,将人工智能的各项能力输出到各个产品中,比如今年的主旨就是边缘计算。
为此,微软在边缘计算领域持续发力。比如开源了 Azure IoT Edge Runtime,这是一个连接云和物联网设备的开发框架。开发者通过这个框架可以直接在设备端开发拥有机器学习能力的应用,比如第一批合作伙伴里的大疆,就利用这个框架实现无人机本地的图像识别功能。
同时,微软还将高通拉入自己的阵营,合作的主旨也是视觉领域的边缘计算,快速构建移动终端设备上的图像处理能力。
接着,微软也将几乎放弃的 Kinect 项目重新启动,但只面向开发者,希望开发者利用这个工具包中的深度摄像头和边缘计算能力,开发出更多有趣而实用的应用。
微软此举也展现出边缘计算的潜在价值。广义上说,边缘计算不仅是物联网设备增多后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智能手机最近两年进化的表现之一,基于本地的图像处理能力,智能手机在拍照体验和相册体验都在大幅提升,而随着自动驾驶汽车的到来,基于本地的计算需求,也将有大幅增长。
从这一点来看,微软这次可谓起了大早,会不会赶个晚集呢?
其他
本周除了 Google DuPlex 争议和微软大会之外,人工智能领域还有众多值得关注的话题。
Google 第三代 TPU 问世。自 2016 年开始,Google 每年升级一代用于云端机器学习的芯片 TPU(Tensor Processing Units),Google 表示,此次发布的第三代产品相较于上一代又有巨大提升,但在具体细节方面并没有透露太多,Extremetech 根据前两代 TPU 的性能和表现做了一番预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研究一下。
DeepMind 又在《自然》杂志上发了篇重磅论文,这篇论文标题为 Vector-based navigation using grid-like representations in artificial agents,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深度学习方法,来训练计算机模拟大鼠在虚拟环境下追踪自己的位置。
你可以在这里阅读该论文。简言之,这篇论文提供了一种用人工智能解决大脑判断方向时的决策难题,或许这并不是揭开大脑运作的重大发现,但已经为大脑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卡内基梅隆大学计划从今天秋天开始为本科生提供 AI 学位。根据该学校的官方报道,这个阶段的课程主要围绕 AI 伦理和 AI 在社会福祉方面的应用,更多细节可以参见该校网站。
英特尔野心勃勃的投资计划。英特尔在新技术领域的投资一向非常开放和大胆,仅在 2018 年,就已经完成 1.15 亿美元的各种投资。最新的消息称,英特尔将 7200 万美元投入到 12 家创业公司中,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云等领域,也包括三家中国公司。
白宫 AI 峰会鼓励科技公司发展人工智能。会议上,白宫高级技术顾问Michael Kratsios 向与会者表示,政府对于人工智能发展持鼓励态度,同时呼吁工业界、学术界和政府机构共同努力,并宣布成立人工智能特别委员会(Select Committe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其成员包括将美国政府各个部门官员,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等。
MIT 科技评论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此次会议以及新的机构,彰显出白宫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开始升级,但相较于其他国家,政府层面的支持依然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