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陆奇时代的百度:自动驾驶降速、不再 All in AI 以及戛然而止的「文化革命」

陆奇辞去百度 COO 的消息震惊业界,而刻意选择在周五下午临近下班时发布此消息,也凸显出百度深知该消息的震撼性,因此需要一个周末的时间,以一种低调的方式稳妥度过舆论关口。

但投资市场却已经嗅到某种味道,百度在美国东部时间周五收盘时,报每股 253.01 美元,较上一交易日下跌了 9.54%,下图或许更能说明问题,这是百度 5 天内的股价表现,请注意那个近乎断崖式的下跌时间点,也正是陆奇宣布辞去百度 COO 的时间。

img

不过,股价表现始终是一种应激反应,并不足以说明太多问题,真正值得关注的,则是后陆奇时代的百度以及陆奇留给百度的人工智能「遗产」。

根据百度官方透露的消息,陆奇辞去 COO 后,相关工作将由各业务部门负责人直接向李彦宏汇报,其中涉及陆奇的三项:

  • 陆奇原来主管的 AIG(AI 技术平台体系),由百度原副总裁王海峰担任,后者也晋升为高级副总裁,向李彦宏汇报;
  • 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向张亚勤汇报;
  • 智能生活事业群组总经理由景鲲担任,未来一段时间向李彦宏汇报;

至此,陆奇自上任以来所构建的人工智能技术开放平台和商业输出计划,都已经处在李彦宏的管理之下,无怪乎有媒体指出,这一系列调整也是李彦宏重回一线的重要信号。

同时根据汇报等级的变化,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的地位已经下降,这也意味着,2017 年陆奇也力推的自动驾驶平台阿波罗平台已经不再是当下百度的重点项目。与此同时,主导智能家居的智能生活事业群显然成为当下百度人工智能落地的重中之重。

这将成为后陆奇时代的百度最值得关注的战略动向变化。事实上,早在 2017 年陆奇启动自动驾驶和智能家居之时,外界显然看到了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远近布局:

  • 智能家居:依托 DuerOS,押注 3- 5 年的语音交互和家庭物联网市场;
  • 自动驾驶:依托阿波罗平台,押注 5 -10 年的自动驾驶市场;

尽管自动驾驶平台的发现相当迅速,2018 年 CES 上,陆奇向全球媒体展示了自动驾驶发展的「中国速度」,阿波罗平台从无到有,从代码到解决方案再到合作生态,过去一年百度自动驾驶的发展令人眼前一亮。

但显然,通过这轮调整后,百度内部对于自动驾驶的积极性已经下调了许多,随着整个自动驾驶团队归于新兴业务事业群组管理,其发展前景也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全球范围内的自动驾驶行业都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百度作出这样的趋势研判并不奇怪,作为国内最早涉入自动驾驶的巨头,百度先后经历了自助造车、与宝马合作造车,再到去年启动的做「汽车行业的安卓」(陆奇语)但问题的核心是,百度高层摇摆不定的战略选择,会进一步消耗外界对于百度在自动驾驶方面的信心。

其次,有媒体指出,百度内部对于陆奇所言「All in AI」并没有达成共识,比如李彦宏就在年初的一次活动上公开表示,自己从来没有说过百度要 All in AI

我这人说话还是倾向于留有余地,我是非常相信AI的,这个大家都有感受,但是没有这样说,还是希望大家不要把一件事情绝对化。

而在 2017 年 7 月的百度开发者大会上,陆奇的原话是:

AI是百度的机会,百度将All-In AI……百度有能力、有决心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AI标杆企业。

当公司的一把手和二把手在重大战略方向表态上出现偏差时,这背后的潜台词就太多了。我们可以阴谋论第猜测陆奇 2017 年一系列雷厉风行的架构调整得罪了太多利益集团,也可以结合人工智能当下的处境,去推断百度内部对 All in AI 所产生的积极效应的失望。

我当然会选择后者。根据百度 4月底的财报数字,百度交出了一份三年来最靓眼的成绩单,从营收到利润双双超过预期,下图来自华尔街见闻,列举了营业利润的表现1

img

而在其营收结构上,网络营销收入的比重依然非常高,占据了公司总营收的 82% 之多,而其他收入的比重非常少。

img

这意味着,百度尽管在过去一年进入到转型快车道,但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新产品、新理念还无法成为公司的核心收入。人工智能之于百度营收的价值更多还是卖出更多的广告,陆奇在 4 月底财报会议上介绍了强化学习与广告平台的结合:

首先说说一季度公司在基础架构方面的投入,机器学习对很多业务的发展都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强化学习最重要的特点是不需要读取标签数据,而是直接读取实际活动数据,包括浏览,点击和转化方面的数据,因此强化学习更高效。另外,强化学习技术可以利用更多的数据信号,因此经济收益和广告质量也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第三,强化学习是一种在线学习,意味着不需要走离线训练到发布上线的程序,也就意味着学习的速度更快。业界都知道,阿尔法狗的底层技术就是强化学习,同样,在其他的App中也有应用的实例。我们正在应用强化学习来提高广告效果,相信经过一段时间,会有更好的表现。

第二个问题,通过优化,按点击付费广告性价比将更高,所有的行业都适用。当然,我们的技术将优先应用于市场规模大的行业,但最终将应用于所有行业,在搜索广告和信息流广告业务中都会有应用。

而在自动驾驶的业务上,陆奇这样说道:

我们的商业模式是提供免费开放的平台,但是我们的合作伙伴需要使用我们的一些服务,比如地图,我所说的地图是供传感器使用的高精度地图,而非平时普通用户使用的手机地图,这是我们的商业模式,而且成长非常不错。

至于智能家居,也就是 DuerOS 的商业模式,陆奇认为:

百度开放平台的创收模式是多层次的,第一,各类设备为百度提供了入口,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设备提供信息,服务和内容,加入广告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事实上我们也已经与设备商开始这种合作;第二,我们可以通过授权和收取佣金的方式获得营收,但这些都是远期的目标,短期来看还是专注于产品的开发。

上述这些财报数字、陆奇的发言,都展现出一个事实:人工智能固然对百度有利,但这注定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转型周期。

但遗憾的是,百度内部已经等不及了。

第三,陆奇的「文化革命」或许也将宣告结束。《财经》杂志的一篇报道称,陆奇在内部工程师群体内颇受欢迎。2017 年 7 月,陆奇内部对工程师的演讲被刻意流出,主旨就是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 AI 工程师。

「陆奇离开后,如何进一步收拢人心,让人心不散,也是百度面临的当务之急」,《财经》杂志写道。

我也曾在 2017 年 8 月,详细讨论了陆奇会给百度带来哪些变化,我将定义为「文化革命」:

真正让外界觉得百度能否转型成功的重要因素,则是陆奇究竟能给这家公司带来怎样脱胎换骨的表现,从技术投入到商业模式搭建以及内部文化的重构,特别是文化的重构。

搜索引擎长期以来都是一门躺着就能赚钱的生意,Google 如此,百度也是如此,在 PC 互联网时代,中美两大国网民的绝大多数上网入口都被这两家公司垄断,这种商业模式形成的内部文化,在人工智能时代都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是产品落地的挑战,类似百度、Google 这样的公司都是 2B 赚钱的公司,换句话说,他们对于 C 端用户的认知都非常局限的,而像亚马逊、阿里这样的电商企业,时刻都将「用户(顾客)第一」的口号挂在嘴边,这样的差别也就决定了两类公司在人工智能落地场景上的思考,到底是以用户切身需求为切入点还是以技术炫酷为目的,目前百度、Google 离真正理解人工智能落地场景还有不小的距离。

其次,则是合作共赢的理念。人工智能从来不是一门单独技术,这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全新基础设施,长长的产业链上布满了各类瞄准利基市场的大小公司,而不管你百度也好、Google 也罢,过往的商业成功,都建立在自己研发的基础之上,但这一切在人工智能时代早已不适用,合作共赢才是时代的主旋律。当 Google 去年开始试图通过云计算笼络行业合作伙伴的时候,彼时的百度,还在埋头钻研核心算法,直到今年开始,依托 DuerOS 以及 Apollo 平台,百度开始了一轮疯狂「交友」计划,效果如何,还待后续的考验。

但这一切判断,随着智能驾驶事业群权重下调和 DuerOS 的不确定性的未来,都让这场「文化革命」戛然而止。我曾经将 2017 年列为百度最关键的一年,「把握不住这一年,或许就真的剩下 AT 了」,但现在来看,2018 年的百度,将遇到更多的压力和挑战。


  1. 需要说明一点,很多公司营收、利润都有季节性,因此很多时候需要关注同比去年的数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