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Zdnet 的报道,Gartner 最新的全球云计算基础设施即服务的魔力象限发布,如下图所示。
而在去年,Gartner 的魔力象限是这样的:
Gartner 的魔力象限包括纵轴和横轴两个指标,其中横轴是前瞻性(Completeness of Vision),反应的是企业的产技术能力、市场领导力、创新能力等;纵轴是执行力(Ability to Execute),主要考量产品的易用性、服务能力和技术支持能力。
通过两个指标,Gartner 划分出四个象限,从而形成了对市场格局的基本判断:
- Niche Players:特定市场或领域的重要公司,2018 年,阿里云位列此象限就是因为其在中国市场的巨大市场份额;
- Challengers:这个象限展示的是一些执行力很强的公司,但在基础技术上还有差距;
- Visionaries:这个象限里的公司,在技术前瞻性上颇具潜力,但产品打磨以及服务能力还比较欠缺,2017 年的魔力象限中,Google Cloud 就属于这个类型的公司;
- Leaders:无论是技术前瞻性还是产品以及服务能力,都在这个领域有巨大影响力,亚马逊、微软在云计算领域长期霸占这个象限,这也是和他们的市场份额所匹配的;
两相对照,很多人不禁要问,为什么今年的公司这么少,Gartner 对此解释道:
This year, we chose more stringent inclusion criteria, which had the effect of only including global vendors that currently have hyperscale integrated IaaS and PaaS offerings, or that are currently developing those offerings. These changes reflect Gartner’s belief that customer evaluations are currently primarily focused on vendors for strategic adoption across a broad range of use cases.
简而言之,Gartner 将那些还没有整合到 PaaS 和 SaaS 的云服务供应商剔除出了这个魔力象限,因此只剩下了这六家。或者换句话说,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即服务的战争已经结束,IaaS已经不再是单纯地地基础设施服务,而更应该具备进一步向上的能力,也就是从 IaaS 到 PaaS 甚至 SaaS 层。
其次,Google Cloud 的进步速度非常明显,从去年的「Niche Player 」象限一跃进入「领导者」象限。如果按照 Gartner 这次的评价角度,毫无疑问,Google Cloud 过去一年,利用机器学习能力拓展 PaaS 、SaaS 的客户,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至此,也正式形成了亚马逊、微软、Google 在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的领先者格局1。
我曾在本月初的一期会员通讯里提到 微软 Azure 和 Google Cloud 的现状,至少从营收层面,两家公司还无法追赶 AWS:
长期以来,微软和 Google 都没有将公有云业务单独列入财报。比如微软,就把公有云业务 Azure 放在智能云的业务体系里,这个业务体系还包括面向企业的 Office 365 等产品。根据微软的财报数字,智能云业务收入为 79 亿美元,其中 Azure 云收入的增长速度为 93%。
而 Google 对云服务的数字披露更保守。虽然其 CEO Ruth Porat 透露云计算、硬件等非广告收入贡献越来越大,但并没有触及核心数字。
Google 的云服务体系,包括云计算平台(也就是 Google Cloud)和 Google 办公套件(G Suite)。按照上一财季 Google CEO 皮查伊的说法,这两块业务已经变成了一个高达每季度 10 亿美元收入的业务。再结合本季财报分析师会议上的说法,Google 云计算的整个营收应该在 10–15 亿美元之间。
但不管是微软还是 Google,还难以撼动亚马逊在云计算领域的霸主地位。根据本周亚马逊公布的财报数字:AWS云服务第一季度净销售额为 54.4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36.61亿美元增长49%;运营利润为14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8.90亿美元。
第三,与「领导力」象限相比,「Niche Player」象限的竞争更值得关注。原因就在于 IBM、Oracle 和阿里云,几乎是三个类型完全不同的公司,但云毫无疑问又成为这三家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甚至是唯一推动力2。比如在 IBM 最新一季的财报中,IBM 透露出两个明显变化:其一,IBM 的传统业务,也就是硬件和操作系统业务的收入在缩减。
第二个变化则是 IBM 的战略部门业务的收入继续成长,这里包括云、认知计算(比如 Watson)等业务,如下图所示,这个业务的增长势头非常好。
另外,IBM 来自云计算的收入也达到 42 亿美元,这也从另一方面显示了市场对于蓝色巨人云计算的认可。也正是这样的增长速度,确保 IBM 能在连续 5 年营收下滑后,实现了首次增长。
再来看看 Oracle。在 3 月份的最新一季财报中,云服务增长了 32%,达到 15.7 亿美元。
但这个收入和 Oracle 传统业务的 64 亿美元相比,其实是个非常小的数字。而如果再细心去看 Ocacle 的云业务收入,会发现其中来自 SaaS 的收入高达 11.5 美元,而且其 33% 的增长率也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们动辄 100% 的增长。即便是算上 PaaS 层的 4.15 亿美元收入,Oracle 无论是营收还是增长,都已经掉队。
美国科技媒体 Information 也爆料称,Oracle 在云业务的客户拓展上采用了非常激进的措施,Oracle 希望利用在数据库上市场占有率,影响客户在采购云服务时的决策,但 Information 发现却事与愿违,该网站援引前 Orcale 雇员的话说:
There is a huge struggle going on between Oracle and many of their clients. Oracle is pushing cloud everywhere, even where customers don’t want it and can’t use it.
不过,对 Oracle 等 Niche 市场从业者而言,云计算的市场规模还在扩大,而且新的变量,如人工智能、边缘计算也在创造出新的增长空间,同时也可能是这些 Niche 市场企业弯道超车的好机会,Google Cloud 的进步很好说明了这个问题,如今,阿里云也在加码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不断扩展 ET 大脑的技能树,而 Oracle 也在近期完成一笔重磅收购。
多个消息源确认,Oracle 已经买下了一家名为 DataScience 的数据分析公司,该公司在数据科学领域拥有完善的产品覆盖,包括数据平台、数据解决方案等,Oracle 有望利用这笔收购,进一步加强其云端产品的竞争力,尤其是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