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投资笔记」

过去三年时间,英伟达的股价已经翻了 10 倍,这是一个利用行业红利快速实现增长的典型案例,也因此,英伟达成为众多科技媒体关注的焦点。然而,这些分析文章中最容易出现的一个认知误区「幸存者偏差」,即英伟达的成功来自于人工智能行业对于 GPU 的强烈需求,所以要想在人工智能领域成功, GPU 是必然选择,这也是包括英特尔在内的芯片公司必须努力的方向。

img

这个偏见不仅包括包含了认知误区,还对人工智能的现状以及未来缺乏必要了解,GPU 的确是目前人工智能,尤其是深度学习领域的重要需求,但也应该看到,业界目前对于 GPU、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英特尔和微软都在投入)、TPU(Google 力推的深度学习芯片)的地位尚无明确好坏评价。

另一方面,深度学习终究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小分支而已,也并非万能算法,它的种种局限性,比如对于数据的强烈需求、算法的黑盒子等等,都是自身无法克服的难题。因此,长远来看,必然有更好更高效的算法出现,而到那个时候,GPU 还会是支撑新算法的最好硬件吗?恐怕未必。

视线回到英伟达,我们可以试着避开过去英伟达到底做了什么使得市值增长了 10 倍,而是将关注点放在当下,从当下这家公司在做什么的视角,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最后做出一个研判。

上月 30 号,英伟达在台北发布了全新的 HGX-2,这是一个面向服务器的 GPU 产品线 HGX 系列的升级产品。英伟达更是宣布,HGX-2 不仅可以用于服务器,还可以在 HPC(高性能计算)领域有所作为,成为业界首个可针对跨领域计算应用的 GPU 平台。

过去三年多时间,与英伟达股价上涨同时发生的,还有这家公司的转型,英伟达正在从一个单一的 GPU 供应商变为一个 GPU 平台公司1,这从该公司目前的业务架构可见一斑,目前英伟达的 GPU 平台业务架构包括:

  • GeForce 系列:面向个人和专业游戏计算;
  • Tesla 系列:面向数据中心;
  • DRIVE 系列:面向自动驾驶;
  • Quadro 系列:面向专业视觉化计算;

img

更重要的一点,上述四个 GPU 平台还有不同的产品线,可以覆盖低中高等不同群体/用户的需求。当然,英伟达还在开发面向医疗和制造业等方面的新平台,使 GPU 能在这些领域发挥作用。比如在 2018 的 GPU 技术大会上,英伟达展示了应用于医疗领域的 Clara 平台和制造业的 Issac 平台,但仍在研发阶段,还未投入使用,因此暂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游戏领域一直是英伟达重要的收入来源。2019 财年第一季度,英伟达游戏业务收入相比去年增加了 68%,达 17 亿美元。当「大逃杀」、「孤岛惊魂5」、「最终幻想 XV」等游戏越来越受欢迎时,也意味着英伟达的 GPU 销量开始上升。

img

技术层面,2018 的 GPU 技术大会上,英伟达展示了一种新的光线追踪技术 RTX,这种技术可以使游戏画面达到大荧幕的级别,可与微软 DXR 应用界面媲美,任何一款在 GeForce 平台上使用 DXR 的游戏,在使用 RTX 后都将提速。

img

英伟达表示已经花费超过十年时间研发 RTX ,该技术有望在2018年底问世,搭载该技术的产品将于 2019 年完成。英伟达希望 RTX、4K 和 VR 技术的普及进一步推动 GPU 需求的增长。

但在游戏领域也有一个不稳定因素:加密货币。在 2019 财年第一季度,挖矿者对于 GPU 的需求非常强烈,一度导致供应紧张,Geforce 显卡的市场价翻了三倍。

英伟达 CFO Collette Kress 在财报会议上也承认:

Cryptocurrency demand was again stronger than expected, but we were able to fulfill most of it with crypto-specific GPUs …

与此同时 Collette Kress 也进一步表示:「 Looking into Q2, we expect crypto-specific revenue to be about one-third of its Q1 level.」这也意味着,加密货币到底能有多大潜力左右未来英伟达 GPU 的新业务,还值得长期观察。

数据中心则是英伟达另一个快速增长的业务。过去三年里,该部分业务收入年平均增长率 85%,2018 年财年增长率为 133%。这些增长来源于 HPC(高性能计算机群),云计算公司和 AI 研究者等多种垂直领域。英伟达也因此扩大了此类产品组合,以满足垂直领域的增长需求。

img

截止 2019 财年第一季度,英伟达数据中心的收入较上年增长 71%,较上季度增长 16%,达 7 亿美元。这是两年以来年增长率第一次从三位数跌至两位数,但仍然非常可观,英伟达正着手将数据中心产品打造得更加多元,同时开辟一些新的板块。

产品层面,2017 年 6 月,英伟达发布了下一代拥有 Tensor cores 的 Volta GPU, 依靠深度学习,Volta 比它的前代 Pascal 快了 5 倍。Volta 目前已经得到微软 Azure 以及 Google Cloud 的采购,同时也受到众多服务器制造商的青睐。

img

2018 GPU 大会上,英伟达发布 TensorRT 4,这是一个面向深度学习的推理加速器,使用 TensorRT 4之后,用户可以加快深度学习的进程,比如语音识别、推荐、计算机视觉等,相较于 CPU ,其速度能快 190 倍。

受限于行业发展现状,英伟达自动驾驶业务进展并不快,其收入更多来自于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如下图所示,过去三年,英伟达汽车业务的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 45%,2018 财年增长率为 15%,2019 财年更是降到 4%,为 1.45 亿美元。

img

英伟达的自动驾驶布局,主要是通过和汽车厂商、共享出行服务商合作来实现落地和商业化。2018 年 3 月,英伟达与 Uber 合作的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发生车祸,英伟达也暂停了相关测试。

而在 2018 GPU 大会上,英伟达推出针对自动驾驶的 DRIVE 运算平台。英伟达希望将自身的 GPU 优势转化为一个可用于自动驾驶测试的计算平台,简言之,自动驾驶汽车公司可以使用这个平台,在虚拟世界的各种场景下进行测试和研究,免于上路测试的风险。

img

这个平台包括两个服务器,一个用于模拟汽车测试的虚拟场景,另一个是基于 DRIVE Pegasus AV 的服务器,用于在虚拟环境下驾驶汽车。

这更像是一个全新的「数据中心」平台业务,只不过只限于自动驾驶领域,目前包括丰田在内的 300 多个公司都在和英伟达进行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

英伟达在无人驾驶汽车方面的营收有望在 2035 年达到 600 亿美元规模,其直接竞争对手是英特尔和 Google,这个领域的竞争也将变得非常激烈。

最后来看看英伟达的专业视觉化业务。这是一个增长非常缓慢的业务。过去三年里,英伟达 专业视觉化(ProV)业务收入的年增长率仅为 6%,而在 2018 财年增加产品应用后,增长率提高至 12%,仍然非常低。

img

到了 2019 财年第一季度,英伟达 ProV 业务收入的年增长率达到 22%,较上季度下降 1%,收入 2.51 亿美元,已远超预期。

这得力于随着 AR 和 VR 技术的逐渐成熟以及包括零售、医疗领域的大量需求。高端产品线 Quadro GPU 的主要需求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 AI 实验室,以及西门子的计算机断层成像和超声波解决方案。甚至 AMD 在这阶段的 GPU 销量也增长很快。

在看到 AR 和 VR 技术在建筑、产品设计、游戏等领域的潜在机遇后,英伟达加大了 ProV产品的开发。

img

梳理完英伟达的四大平台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英伟达还能继续上涨吗?还值得投资吗?」

这个问题看似是个股票问题,却也是一个技术发展趋势问题。正如上文所言,过去三年推动英伟达增长的主动力是人工智能产业对于 GPU 强烈需求,那么未来三年呢?

正如本文开篇时所言,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GPU 未必是最适合的硬件,这也意味着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业务将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其次,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才刚刚开始,英伟达当然有自己的优势,不过当英特尔、Google、百度甚至苹果都在努力切入该领域之后,英伟达如何应对也将成为观察这家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角度。

最后则是一个可以确定的领域:游戏。英伟达在这个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商业运作已经非常成熟,从某种意义上说,游戏会成为英伟达短期内支撑数据中心转型以及自动驾驶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利益相关:本人未持有英伟达任何股票。


  1. 这里的「平台公司」不限于人工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