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的现实图景:新闻行业已经下注、语音购物是鸡肋、生态比销售额更重要

媒介的变化速度总是特别快,从 PC 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切换几乎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虽然 Google、百度这样的流量入口很早就开始表达「移动流量正在超越桌面流量」的看法,但绝大多数公司,尤其是内容公司,比如新闻行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变化的副作用,直到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内容产品才将注意力转移到移动互联网,千方百计地给自己的 App 打广告。

最近一年多智能音箱的流行,也同样给出了一道判断题:这个新媒介会是新一轮平台变化的开始吗?

来自 eMarketer 的数据称,智能音箱是既智能手机之后普及速度最快的计算设备,从 2016 到 2020 年,全美智能音箱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47.9%。而 NPR 和 Edison 咨询共同发布的数字则显示,已经有 18% 的美国人拥有了智能音箱。

智能音箱的快速普及也让媒体行业开始有了新的探索。

根据《纽约时报》的一份职位招聘,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媒体行业的好奇心,这个名为「Interim Editor, Voice」的职位,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 Serving as newsroom lead on the experiences we prototype and deliver in this timeframe.
  • Identifying the areas of our report that provide the best opportunities for experimentation with voice.
  •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capabilities of voice platforms and how they enable or constrain what we want to do.
  • Ensuring Times standards are adopted and adapted to experiments on voice platforms.
  • Developing new principles of what The Times “sounds like” on these platforms.
  • Determining ongoing production and other logistical needs to publish and maintain these experiences.
  • Synthesize various internal activities exploring voice — in Cooking, Wirecutter, etc. — to ensure they have a consistent presence for users.

《纽约时报》并非个例,NPR 目前也有 6 位专职员工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智能音箱;半岛电视台则任命了一位高级制作人去规划智能音箱的内容(主要是新闻);Bloomberg Media 拥有两到三个人来专门研究将 Bloomberg 旗下的什么类型内容加入到 Apple HomePod、Echo 以及 Google Home 之中。

但摆在新闻行业面前的依然有诸多不确定性。首先,和过往新闻行业与 Facebook 的不愉快合作类似,智能音箱作为一个内容分发平台,背后的「操控者」包括亚马逊、苹果和 Google 等巨头,这些巨头虽然现在可以信誓旦旦地向新闻行业许诺所谓平台的中立性,但当年 Facebook 在 Newsfeed 算法的一系列调整,令诸多新闻网站苦不堪言,这也让当下的新闻行业,在面对新平台时,不禁有所担心。

其次,理论上说,新闻行业的内容在智能音箱平台上的作用,更多地还是体现在语音回答的交互过程中,比如当用户希望了解最新的体育新闻时,智能音箱给出的所谓「答案」就是某个新闻源的内容,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内容提供者的媒体与平台方的商业分成要如何确定,目前也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更重要的一点,随着基于语音交互的设备越来越多,智能音箱作为一个家庭网络设备的中枢作用也越发重要。不管是亚马逊还是 Google,他们更看重这些设备或平台所沉淀的数据,这也意味着,作为内容提供者的媒体行业,很难在「别人的数据」中获利。

一段时间以来,在亚马逊推动 Echo 的过程中,媒体有意无意会渲染 Echo 会成为亚马逊新的电商入口,一句「Alexa,帮我买一箱科罗娜啤酒」似乎一件非常炫酷的事情。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美国媒体 The Information 本周的一篇报道道出了另一个真相,文章援引一个来自亚马逊内部的消息源指出:在所有购买亚马逊 Echo 设备的用户里,大约只有 2% 的用户使用过一次语音购物,而其中 90% 的用户不会再使用 Echo 购物;如果广义上看, Echo 和购物的联系,更多的情况下发生在用户询问自己的快递到哪里了,这个比例有 20%。

此前,包括 Voicebot.ai 在内的诸多机构都在关注基于 Echo 的购物行为。今年 6 月,Voicebot.bot 通过调查全美 1200 个 18 岁以及以上的用户后发现,大约 26.1% 的智能音箱用户会完成一次语音购物,同时 16% 的受访者还表示自己会至少每月会完成一次语音购物。

咨询公司 OC&C Strategy Consultants 也曾在今年的一份报告里预测,基于智能音箱的购物交易额将在在 2022 突破 400 亿美元。而亚马逊 CFO Brian Olsavsky 在今年 2 月财报会议上也公开表示「record [Alexa] device sales with very high levels of customer engagement, including increased levels of voice shopping 」。

亚马逊的官方声明这样回应:

Millions of customers use Alexa to shop because it is the most convenient way to capture needs in the moment,We want to enable customers to shop in whatever way is easiest for them.

上述几个数字、言论你相信哪个?相比而言,我更相信这个 Information 线人提供的内部数字。一方面 Voicebot.ai 调查的样本数量太小,无法真实代表拥有 Echo 设备的用户行为习惯;另一方面,智能音箱当下的语音交互体验并没有达到可以完全理解用户意图的程度,倘若购物过程中出现多个理解偏差,也会大大影响购物体验,最终「逼迫」用户放弃语音的方式。

由此可见,所谓 Echo 成为亚马逊新购物入口的预言都有着科技媒体天然的臆想成分。用户使用智能音箱的主要方式还是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 查天气
  • 定时
  • 播放音乐/广播

也是在本周,亚马逊宣布即将给 Alexa 推出一个新功能,用户如果之前问过一个 Alexa 无法回答的问题,当 Alexa 学会了这个技能或了解到如何回答后,系统会主动通知用户。Techcrunch 写道:

The idea is to allow people to better take advantage of Alexa’s quickly improving Knowledge Graph – its informational database containing general knowledge facts and figures that Alexa uses to answer users’ questions.

但对亚马逊而言,强调 Echo 的某个功能甚至 Echo 的销量不足以展现其对未来的想象力,Alexa 才是核心。

Canalys 的一季度智能音箱市场销售份额里,Google Home 已经超过亚马逊跃居第一,来自中国的阿里巴巴、小米也首次进入名单。

img

这个数字仅仅统计了智能音箱的销售情况,不足以展现各家设备的影响力。根据 Information 这篇文章里的一个数字:亚马逊目前已经卖出 5000 万台基于 Alexa 的设备,这和 Jeff Bezos 早先写给股东的公开信里所强调「(Alexa)正驱动数以千万计的设备」的表态基本一致。

无独有偶,百度也在最新的一篇新闻稿里宣布「搭载百度 DuerOS 的智能设备激活数量突破1亿台」,DuerOS 是一个直接对标亚马逊 Alexa 的产品,百度也曾想模仿亚马逊推出自己的 DuerOS 爆款产品,但在 2017 年遭遇滑铁卢,我曾在《中国智能音箱的玩家和玩法》里写道:

2017 年 11 月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渡鸦科技拿出了他们对于智能音箱的解决方案,这款从外形上绝对秒杀市面所有音箱的产品有两个死结:其一,价格,高达 1699 元的价格第一次让中国智能音箱产品进入 1000 元大关;其二,产量不足,当用户对着屏幕向这款音箱发出一声声感叹后,却发现无法第一时间买到手。

也正是这两个死结,让这款被《华尔街日报》誉为 2018 CES 最好的产品最终被百度放弃,最新的消息称,渡鸦创始人、百度智能生活事业群组(SLG)旗下Raven Studio工作室负责人吕骋已经离职,而百度也在这半年时间先后发布了两款智能音箱,尤其是最新发布的小度智能音箱,直接将将价格降到了 89 元。

截止到 2018 年 8 月,百度拥有两款自主品牌的智能音箱:小都在家和小度音箱。前者主打屏幕交互, 599 元的售价还是有不小的门槛;后者则只有 89 元,肩负着打开市场的艰巨任务,目前还没有其销量的确切数字,而百度的财报,则将 DuerOS 生态体系作为一个重要品类,其中有几个数字:

  • 截至2018年7月底,搭载DuerOS的智能设备激活数量已突破1亿台;
  • DuerOS的合作伙伴数量已经超过200家;
  • 搭载DuerOS落地的主控设备超过110多款;

亚马逊和百度话术的变化也进一步显示出智能音箱市场未来的竞争核心:操作系统的生态之争。谁能掌控对话时代或者语音时代的「安卓」,谁也能在一个更广大的家庭物联网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不过,对于消费者和家庭物联网中下游厂商而言,这场生态之争最终也会成为一个「二选一」的命题——在美国,你需要选择亚马逊或者 Google——在中国,你需要选择百度或者阿里巴巴——这种选择决定了一个公司的生死也决定了用户的最终体验。

最后来看一个视频,NBC 记者前往亚马逊总部,探秘 Alexa 的接下来的进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