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危」与「机」、无聊尴尬的 CES、机器学习的偏见等 #Weekly Spot 008

这期的 WeeklySpot,你将看到以下精彩文章推荐:

  • 当 iTunes 不再是苹果设备的专属;
  • 苹果的三大错误;
  • 「Apple Prime」即将到来?
  • 为什么 CES 越来越无聊?
  • 机器学习的偏见;
  • 两个精彩的互动式新闻;
  • 《经济学人》的封面潜台词。

观点与故事

(1)苹果的自救

继上周库克致股东的公开信之后,本周的苹果公司继续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其中最大的新闻点无疑是苹果向三星电视提供 iTunes 服务。这也意味着,如果你之前通过 iOS 的iTunes 购买过影视内容,那么未来就可以通过三星的电视来直接观看。路透社认为,「这可能是苹果寻求通过其他公司设备提供电视服务的初步迹象…..同时也是苹果战略调整的部分内容。」

而在 Verge 主编 Nilay Patel 看来,这个合作背后还有诸多疑问,他列举了其中的 5 个方面的疑问,包括合作的具体形式、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等等。

科技博客主 Ben Thompson 发表了一篇「苹果的错误」的分析文章,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

  • 中国市场与产品周期错误;
  • 发布非旗舰版 iPhone 产品的错误;
  • 乐观预估 iPhone 命运的错误;

Thsmpson 这篇文章始终围绕一个主题「苹果的周期问题」,这是一个重要的暗示,他在文章的末尾部分也谈到,苹果目前的处境并不是所谓的转折点,而是一个周期调整的表现,他提出了几个乐观的理由:

  • The next iPhone hardware revision should sell better in China, simply by virtue of being new (and the implication of it being easy to switch away from iOS is that it’s easy to switch back).
  • Customers still prefer Apple’s flagship iPhones, no matter how expensive they are.
  • Headwinds like currency and battery replacement programs will go away, and phones, thanks to their centrality in people’s lives as well as the greater likelihood of harm, will always have a faster replacement cycle than PCs.

Bloomberg 资深记者 Brad Stone 在本周一的 Newsletter 里表示,或许苹果需要认真考虑一下「Apple Prime」计划了,这是一个类似于亚马逊 Prime 的计划,由三年前的一位高盛分析师提出。大意是说,苹果可以将 iPhone 硬件与服务(如 iCloud、Apple Music、iTunes)等打包在一起,以订阅的形式提供给客户,这位分析师预估,利用订阅制,每位用户每月的消费可以从 42 美元提高到 153 美元。

其他分析师开始对这个想法嗤之以鼻。 2017年的时候,巴克莱银行推测,苹果可以通过捆绑免费的一年订阅Apple Music和iCloud等服务,使其价格昂贵的 iPhone 更具吸引力。

而随着 iPhone 销量下滑,尤其是库克上周的股东信里所反映的内容, Brad Stone 援引苹果公司观察家 MG Siegler 的话指出,Apple Prime 或许即将到来

Fifth, I am bullish on the “Apple Prime” concept because the company has such loyal users (and great, unique products) but this will not be an easy strategy to execute upon.

如果你对 Brad Stone 的这封 Newsletter 感兴趣,可以在这里查看存档。

与此同时,库克本周还接受了 CNBC 的采访,其中库克特别提到了苹果的可穿戴产品——Apple Watch、AirPods 的销量和收入,请注意库克当时的表达:

On a trailing basis, … the revenue for wearables is already 50 percent more than iPod was at its peak

当然这个视频还谈到了其他内容,包括苹果中国战略以及中美贸易战的潜在影响等。你可以这里观看这个采访视频,大概 23 分钟左右。

(2)无聊的 CES

2019 年的 CES 在本周落下帷幕,作为一个消费电子领域的展会,CES 的影响力越来越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我看来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CES 缺乏如苹果、亚马逊等大公司的参与,这些巨头们更热衷于在自己的发布会上发布产品;其次,当下消费电子领域火热的智能手机行业,已经不会过多关注 CES,还有不到 50 天,世界移动大会即将开幕,这才是智能手机的大舞台;第三,当下技术发展的推动力已经从硬件扩展到了软件,这也让主打硬件展示的 CES 变得更加尴尬。

Verge 主编 Nilay Patel ye 忍不住吐槽

This is by far the emptiest, deadest CES I’ve ever been to. No lines for events, barely even any traffic in Vegas. It’s eerie.

而在一篇长文里,Nilay Patel 进一步讨论了当下科技领域的「难题」,这些「难题」已经远远超过了硬件设备的范畴,也让我们开始反思当软件、算法、应用成为科技行业代表的时候,CES 的价值还剩下多少,或许,CES 会成为科技含量最高的车展了吧。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南华早报》的报道,2019 CES 上,中国企业今年参展商数量比去年减少 20%。而且一些大公司比起过往低调许多。百度去年举办了一场活动宣传自动驾驶软件。但今年展示摊位传统许多。阿里巴巴也不像去年有户外大型帐篷,而是透过静态的会议向商业伙伴推销其语音助手。小米则直接缺席。

本周还有几篇值得深度思考的文章。

2014 年到 2016 年,美国密歇根州的弗林特市爆发「铅水危机」,随后,该市政府启动了水管更换工作,并引入机器学习技术去判断哪些地区的水管影响最大,应该首先更换,《大西洋月刊》的这篇文章指出,这个案例里,机器学习又一次完美诠释了「机器偏见」的危害性。

路透社做了一个非常棒的汽车行业的互动报道。这篇报道指出,全球 29 个主要汽车公司已经在电动汽车领域投资了 3000 亿美元,其中 45% 的资金流入到中国市场。

与此同时,MIT TR 也有一个有趣的互动内容,分别从当下 AI 应用类型、AI 应用挑战两个方面展现了 AI 领域的理想与现实,值得一看。

图书

《非平面》

这是我在 2019 年读的第一本书,《非平面》以一种解构的形式展现了社会如何批量压迫人性从而制造一批「平面人」。

img

几乎每一页都有有趣的发现,比如这段对语言、图像不同点的论述,就非常精彩。

img

一周封面秀

img 这期杂志的封面有太多潜台词,红色太阳、瀑布形状的芯片、远处的火箭以及神似 DNA 螺旋的树木,同时还配发的两篇文章(其中一篇是社论) img

作为新年的第一期杂志,这期《纽约客》的封面背景是纽约帕克大厦的顶部,它曾是一家印刷厂,如今则是特朗普女婿 Kushner 的产业。这期杂志里还有一篇文章,介绍了特朗普电视形象幕后的制作人。

img

这期杂志的封面是特郎普与美国股票市场,科技报道里,有一篇文章谈到了自动驾驶发展继续需要不少时间。同时还介绍了一款容易上瘾的语言学习类 App Duolingo,感兴趣的朋友可尝试一下。

Zhao Saipo

View posts by Zhao Saipo
赵赛坡,科技博客作者、资深科技观察家、付费科技评论 Dailyio 创始人、出品人,覆盖 3000+ 付费用户。 曾担任 TechTarget 中国区记者、频道主编、AI 自媒体「机器之心」前联合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