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新技术、混合云,云计算五巨头如何应对 2019 的新挑战?

这期的会员通讯,我将通过盘点全球云计算五大玩家来展现 2019 年的行业变化趋势:

  • AWS:押注 AI 之后,如何处理与合作伙伴「抢生意」?
  • 微软 Azure:会不会公布云业务具体规模?
  • 阿里云:新组织架构会带来哪些新布局?
  • Google Cloud:新任 CEO 如何逆转战局?
  • IBM:为什么收购红帽仅仅是一个开始?

从全球范围来看,云计算的基本格局正在步入稳定期。但这不意味着整个领域在停滞,相反,即便是在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市场已经呈现亚马逊、微软、Google、阿里云争霸的基本态势下,新的技术趋势,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依然是其他公司获得 0.1% 市场份额的重要突破口。

与此同时,随着企业开始思考多云策略、混合云等,也给包括 IBM 在内的一些「传统」公司带来新的机会。

必须看到一点,云计算从来不是一个零和游戏。Gartner 的数据显示,得力于 SaaS 产品的需求,2019 年全球 IT 支出将增加 3.2% 至 3.76 万亿美元。

接下来,我们来逐个盘点全球云计算领域的五大玩家。

AWS

过去的 2018 财年,AWS 营收为 256.5 亿美元。财报分析师会议上,亚马逊 CFO Brian Olsavsky 表示,2018 年的业绩增长一定程度上超出了预期。

img

AWS 的优势在于其丰富的产品线,而其在新技术,比如人工智能、物联网、AR 上的产品布局,也让 AWS 跨入 PaaS 层面的竞争。

而在开发者和生态层面,AWS 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AWS 拥有广泛的合作伙伴,比如 Vmware、C3、SAP等,另一方面,AWS 也在不同程度地与这些合作伙伴「抢生意」。数据库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随着 AWS 开始发力数据库,过往的数据库合作伙伴 Oracle 已经将其视为竞争对手。这也不禁令人怀疑,当下 AWS 与 Vmware 的合作,会不会随着 AWS 混合云产品的成熟而破裂呢?

观察 AWS 的发展方向,一定不能错过每年的 re:Invent 大会,在 2018 年的大会上,亚马逊展示了对于人工智能的野心,这也将为 AWS 全新的业务增长点。

根据 AWS 合作伙伴 2nd Watch 的数据统计,2018 年 AWS 最受欢迎的产品包括:

  • Amazon Virtual Private Cloud
  • AWS Data Transfer
  • 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
  • Amazon DynamoDB
  • 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
  • AWS Key Management Service
  • AmazonCloudWatch

随着 AWS 推出分析和预测服务,2019 年这个领域的增长也值得关注。

img

另一个领域则是数据库市场。2019 年 1 月的时候,AWS 发布基于云端的 Amazon DocumentDB,根据其官方的说法:「(Amazon DocumentDB)旨在为客户提供大规模运营任务关键型MongoDB工作负载时所需的性能、可扩展性和可用性……」。随即 MongoDB 股价下跌了 10%。

微软 Azure

不管是哪一家分析机构,都将围微软 Azure 列为仅次于 AWS 的云计算公司,但如果真有将两家公司放在一起对比,又非常困难。

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是微软将 Azure 装入到「商业云」的类别里,这个类别还包括企业版的 Office 365、Dynamics 365、LinkedIn 以及 Windows Server 等。

img

微软在云计算领域的优势在于,过往微软丰富的 SaaS 类产品,随着其产品的不断云化,能够更快地占领市场,比如 Office 365、Dynamics 365,过去都是本地买断制的产品,如今都通过云服务实现了全新的交付模式。

另一方面,微软对于 AI、分析以及物联网等新技术投入巨大。同时,微软 AzureStack 是微软应对混合云的重要产品布局。微软 CEO 纳德拉曾在微软二季度财报分析师会议上表示,目前微软的云服务主要关注医疗、零售、金融等领域。

根据 Macquarie 分析师 Sarah Hindlian 的预测,在最新的 2019 财年二季度里, Azure 的营收大概在 27.5 亿美元,以此作为基数,预计全年的营收规模为 110 亿美元。

最后不得不提的一点,微软抓住了多个行业对于 AWS 以及亚马逊影响力的恐惧,比如零售领域的巨头绝不会使用 AWS,那么微软就拥有了一个巨大的客户群体,包括沃尔玛、Gap 等巨头都成为微软的大客户。

阿里云

阿里云在国内云计算市场的地位几乎无可撼动。最新一季度的财报里,阿里云营收同比增长 84%,至66.11亿元人民币(9.62亿美元),全年营收也首次突破 200 亿美元。

img

从产品层面上看,目前阿里云上热卖的,包括弹性计算、数据库、存储、网络虚拟化服务、安全、管理和应用服务、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平台和物联网服务等,这也意味着,当下中国云计算市场的需求还停留相对早期的阶段。

财报显示,云计算的增长得力于企业客户需求的增长。而在财报分析师会议上,阿里巴巴 CEO张勇则表示,「我们认为云不止是基础设施,还是数据技术,数据智能和数据能力,我们将与市场分享这些技术,智能和能力」。考虑到阿里云刚完成了一次架构调整,新任总裁张建锋如何进一步解读这个「能力分享」,值得期待。

过去的这一年,阿里云在国际化上有诸多布局。在英国和日本,阿里云已经实现了双数据中心的布局,在东南亚市场,阿里云与阿里巴巴体系里的电商、支付产品的协同效应也开始显现,而中欧地区,如波兰,则可能是阿里云国际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基地。

Google Cloud Platform

过去的 2018 年,Google 对于云计算的态度变得越来越认真。一方面赢得了多个大客户,另一方面,则是招募来了前 Oracle 高管 Thomas Kurian 来执掌 Google 云服务团队。

不过遗憾的是,外界至今也无法知晓 GCP 的具体营收,一年前,皮查伊曾透露过一个季度 10 亿美元生意的数字,但自此之后,Google 再也没有发布更多实质性的信息。

本月初的财报分析会议上,皮查伊主要分享了几个客户数字:

  • 100 万美元的客户单子相比去年翻倍;
  • 多年合同的客户数量翻倍;
  • G Suite 付费用户达到 500 万;

Alphabet CFO Ruth Porat 则表示,GCP 是整个 Alphabet 里增长最快的企业之一,超过 1 亿美元的合同数量也在上升。

在华尔街分析机构 Jefferies 看来,GCP 目前位列全球第三的位置,未来还有不小的增长空间。

img

另外一点,GCP 营收上升的原因可能是其对 Gsuite 价格的调整,该公司目前将 Gsuite 办公套件的价格从最便宜的 5 美元/月上调到 6 美元/月。

IBM

曾经一度被认为在云计算领域掉队的 IBM,正在奋起直追。面对自己的处境,IBM 过去几年一直在力推「多云管理」策略,即帮助客户更好地管理不同云平台上的系统、服务。

2018 年,IBM 发布了 OpenScale,这是一个面向云端 AI 的管理平台,企业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统一管理不同云平台上的 AI 产品和服务。

更重要的是,2018 年,IBM 斥资 340 亿美元收购了红帽软件,也进一步强化了 IBM 在多云管理领域的影响力。目前,IBM 拥有自己的公有云产品,可以提供「平台即服务」、分析、人工智能(主要是 Watson)以及量子计算服务等产品,再加上红帽软件,使其具备更多云端集成、管理的能力。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笔收购都不是简单的逻辑推演,而是一场赌注。红帽如何与 IBM 的产品以及企业文化之间的整合,还有待长期观察。IBM CFO James Kavanaugh 在公司第四季度财报分析师会议上强调,通过收购红帽,IBM 看到了更多混合云的市场空间。

在上月发布的第四季度财报中,IBM 最大的业务部门「技术服务和云平台」(包括基础设施服务、技术支持服务和一体化软件业务)营收为 89亿美元,相比上年同期下降 3%,但有两个积极因素不容忽视,其一是混合云服务的增长,其二则是该部门业务毛利润率达到 42.3%,高于上年同期的40.8%。

写在最后

在梳理完主要玩家后,不妨再以行业的视角去做一番总结,主要有四个关注点:

  • 价格。上月,Google 宣布将上调办公套件 Gsuite 的价格。当下云服务中的存储和计算已经非常便宜,新的价格战会扩展到包括基于云端的机器学习、分析工具或者 Serverless 中。
  • 多云。这是一个属于大型企业的典型需求,利用不同的公有云服务商,大企业可以在价格、产品锁定上作出更灵活的选择。
  • 新技术。2019 年云计算市场值得关注的新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以及数据分析。不同的云计算公司,对于新技术的包装和交付正在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 营收谜团。从产业成熟度上看,云计算已经足够成熟,但不同公司似乎还是「无法计算」清楚自己的云产品营收,这背后既有财报数字的考量,也有不同产品线利益关系的博弈,目前,主要的云计算公司,只有亚马逊和阿里云公布了具体的云计算营收数字。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