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 应用:Working Copy、Surge 4 支持新协议、Pocket 更新;
- 发现:「iPad Pro 生产力指南 V2.1」发布;
- 洞察:从 Evernote 到 Bear,笔记工具「被偷走的十年」;
- 苹果:2019 一组 App Store 的数字;
- 业界:运行在 AirPods 上的应用?
- 苹果:芯片、屏幕等供应链最新进展、iPhone 在中国以及印度市场的表现等;
流程·洞察
从Evernote 到 Bear,笔记工具「被偷走的十年」(节选)
2019 年最后一个月,我重新捡起了 Evernote。这是一位我的「老朋友」,我从 2010 年就开始使用这个笔记应用,但正如我在 2016 年的一篇长文里所言:「在我的工作流里,我很少用 Evernote 记录什么,也很少用它阅读太长的文字,因为有更好更合适的工具」。
而我之所以重新捡起 Evernote,除了一种 2010 年代结束时的恋旧情结之外,还有另一个思考:到底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笔记应用?
这当然不是一个可以有标准答案的命题,但却是一个值得长期思考、跟进的议题。
如果以 2010 年为起点来看,前 6 年的时间(2010–2016)里,我重度使用了 Evernote、为知笔记以及 Google Keep,像极了当时所有 Evernote 用户,我为它的网页摘录能力拍手叫好,却始终无法接受其同步速度;我也曾迷恋于为知笔记带来的 Markdown 写作环境以及速度奇快的同步体验,却要在 iPad 上体验一个完全简化版的应用;而当我手握 Nexus 手机,可以随时用 Google Keep 记下自己心得体会的时候,我也开始感受到手机端 Evernote 的复杂以及为知笔记的孱弱。
自 2016 年下半年开始,我在放弃 Evernote 的同时,也可以放弃那些局限在桌面的笔记应用,2017 年年初,Bear 成为我在 iPad/iPhone 上的主力笔记应用,搭配跨平台的 Evernote,利用 Evernote 的网页收集能力和笔记外链能力,我逐步建立起了围绕 Bear 的笔记体系。
与此同时,随着 Devonthing To Go 的不断完善,它也取代了 Evernote 的位置,成为 Bear 的内容仓库。相比于 Evernote,DTG 具备了更强大的内容收集、预览能力,比如对于 Office 文件的处理,你可以在 DTG 里直接预览,而 Evernote 则需要多点击一次才能预览。
当我在 2019 年 12 月重新审视 Evernote 的时候,过去十年关于笔记工具的经历与思考逐渐涌上心头,这种思绪也在我重度使用了三周 Evernote 之后变得更加强烈。而在圣诞节期间购入一台 Pixel 4 之后,Evernote 也是我在 Pixel 上唯一安装的第三方应用,我将其作为与 iPad、iPhone 的沟通工具,记录生活、旅行中的见闻与思考。
在 2020 年代的第一个月份,我试着重新回答上面提到的这个命题……
(欢迎订阅「iPad Power User」获取本期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