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iPad Power User」会员计划,这是一份探讨 iPad Pro 与 iPadOS 生产力的邮件订阅产品,每周一封专属会员邮件,独家分享 iPadOS 生产力流程并推荐生产力应用年度会员还将免费获得「iPad Pro 生产力指南」等电子书。
从突然发布到突然发售,妙控键盘无论是造型还是价格都引发了持续性的讨论,我没有第一时间「抢到」这款键盘,在官方店铺等候了差不多两周之后才收到货,本文并不是什么评测,因为类似的内容网上已经铺天盖地,我只从一个常年使用 iPad Pro 工作的用户角度,回答一个自己不断问自己的问题:妙控键盘到底改变了什么?
如果可以,我愿意把妙控键盘「拆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键盘、触控板以及悬浮设计,这三个维度也从功能、外观与设计,共同定义了妙控键盘的属性。
首先,键盘。当我在苹果店第一次上手妙控键盘的键盘时,我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感觉,但在这一周的使用过程中,我越发喜欢这个键盘的手感,剪刀脚的设计重新让我回到了使用 2015 款 MacBook Pro 的输入体验。
后来我想了想原因,或许是因为在苹果店时,你需要站在桌子边敲击键盘,但在实际使用中,你一定会坐在桌边敲击键盘,手指与胳膊之间的不同角度,极大影响着用户对于一款键盘的综合感受。
其次,触控板。当第一代 iPad Pro 与 Apple Pencil 一起发布时,很多人(包括我)会习惯地将 Apple Pencil 作为 iPad Pro 的「专属鼠标」,因为利用 Apple Pencil,可以实现更多在手指触控操作不便场景下的操作,也因此,我也看到很多像我这样没有太多绘画需求的人,为 iPad Pro 配备了 Apple Pencil。
而在 2020 年,苹果让 Apple Pencil 的重要性后退了一步,利用系统层面的光标与硬件层面的触控板,构成了 iPad Pro 的「新专属鼠标」,这是一个看起来与桌面电脑,特别是和 MacBook 无异的组合,但在实际使用中,用户需要学习、适应iPadOS 特有的手势(苹果官方的教学视频很实用),才能完全体会到所谓「专属鼠标」的功能。
至于很多人吐槽的触控板太小,请相信我,再大的触控板也无法媲美直接在屏幕触控的体验。
第三,悬浮设计。上文提及到触控板减少了 Apple Pencil 的重要性,而悬浮设计则进一步减少了用户使用 Apple Pencil 的积极性,因为,你的手臂为了适应悬浮 iPad 的角度,必须「悬浮」更多角度,由此带来的,就是干脆放弃 Apple Pencil,全部交给触控板了。
悬浮设计为 iPad Pro 用户带来的另一个新变化就是可以在各种非平面上使用键盘,比如靠在沙发使用 iPad Pro 输入文字,妙控键盘可以非常稳固地放在腿上使用,这在使用之前的键盘双面夹时是不可想象的。
正如上文所言,键盘、触控板以及悬浮设计分别从功能、外观与设计的角度,共同定义了妙控键盘,那么,当三个部件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这款有史以来最贵的 iPad Pro 配件,为这个产品线带来了诸多变化的可能性。
其一,设备功能的模块化趋势越发明显。现在,你至少有三种使用 iPad Pro 的方式或方法:
- 把 iPad Pro 拿在手里,对应看书或游戏的场景;
- 利用 Apple Pencil 和 iPad Pro,完成绘画等场景的操作;
- 使用妙控键盘与 iPad Pro,完成文本创造、办公协同等工作;
当然,还可以继续延伸,譬如连上外接显示器或者游戏手柄等等,但无例外的是,这都是模块化的 iPad 的应用场景。
其二,交互逻辑复杂化已不可避免。现在的 iPad Pro 上,你可以使用手指、Apple Pencil、键盘、触控板、鼠标,这几乎是当下所有的交互模式了,一个月后的 WWDC,AR 交互或许也会被加强,由此带来的是用户直线上升的学习成本,并考验应用开发商的适配能力,毕竟,不是每个应用都需要完整的交互方式,但当用户习惯了触控板交互之后,没有为之优化的应用一定非常「难用」。
最后,在距离 WWDC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节点去畅想,iPadOS 14 对于 iPad 桌面样式、触控板手势等系统层面的优化,也会进一步释放这一款拥有方便可用的触控板同时还能保证相当优秀输入体验的键盘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