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你将看到百度人工智能开发者大会现场观感、技术并购以及自动驾驶的战略布局,阿里巴巴、三星布局智能音箱、DeepMind 团队扩张以及医疗项目中止、人工智能人才泡沫到底有多严重……往点击这里查看过往内容。
创业与资本
- 人工智能毫无疑问正迎来一股泡沫期,在中国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泡沫到底有多严重?科技媒体 PingWest 发现: 学术、大公司、创业、被收购,然后重回学术,是大多数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大牛名利双收的「职业路径」……(链接)
- 百度全资收购专注于语音处理的人工智能公司 KITT.AI,该公司是几个华人工程师在西雅图创立的公司,主要提供语音唤醒和自然语言交互技术,已获得亚马逊 Alexa 和 Paul Allen 的投资,收购完成完成后,该公司主要成员会加入百度 DuerOS 部门。(链接)
- Diffblue 完成 A 轮 2200 万美元融资,这是一家来自牛津大学的年轻创业公司,通过将人工智能带入软件开发过程,比如自动化诊断软件 Bug 以及初步的自动化写代码,而在创始人 Daniel Kroening 看来,未来他的产品可以完整写一个程序。(链接)
- 创业公司 Comma.ai 发布一款仅需 88 美元的通用型汽车接口,可以适配在 1996 年以后出产的所有汽车上,这个接口能够或许汽车所有驾驶信息,而通过 Comma.ai 其他产品,比如开源软件 Openpilot 和开源硬件平台 NEO,开发者拥有了将旧车改造为自动驾驶汽车的可能性。(链接)
巨头在行动
- 百度首次人工智能大会上,陆奇展示了上任半年的成果,这是一场属于陆奇的大会,他完全掌控了舞台上的时间,甚至,在邀请李彦宏上台演讲时,他的原话是:「 Robin 也来到了我们的会场」,在陆奇的操盘下,百度的「All in AI」的战略基本清晰:一手 DuerOS 抢占物联网入口,一手「阿波罗计划」搭建自动驾驶汽车生态。前者是近期和中期的产品布局,而后者则是五到十年内的大方向。如果你对百度的改变感兴趣,我并不推荐第三方媒体或自媒体的解读,可以直接看本次大会的现场视频。(链接)
- 阿里巴巴推出中国版的 Echo,这是一款完全基于语音交互智能音箱,也是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首次亮相的产品,在该实验室主任浅雪看来,他们的定位就是要给普通消费者的带来开箱即用的人工智能消费品。相比于市场上同类型的产品,或许很难找到太多不同的地方,这款产品的发布,更多的还是一种姿态,显示出阿里巴巴在语音交互入口的能力和野心,接下来怎么走,或许还有诸多不确定性。(链接)
- Bloomberg 独家消息称,苹果正在测试 3D 脸部扫描,未来将成为取代指纹解锁的重要功能,该技术将大量采用机器学习技术。(链接)
- 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网络攻击,发展国家成试验场,由于发展中国家急于上网,它们已为黑客们提供了的沃土,让其在能躲避检测的环境中测试自己的技术,然后用这种技术对具有更先进防御的公司或国家发动进攻。(链接)
- 专访机器视觉专家任小枫,这是加入阿里 iDST 的任小枫首次接受国内媒体采访,其中大概能看到任小枫对于「零售+人工智能」的兴趣,未来阿里巴巴或许有更多围绕零售的新创新。(链接)
- 《华尔街日报》爆料:三星正在研发基于语音助理 Bixby 的智能音箱,目前可知的只有该产品的。CodeName 是「Vega」,尚无更多细节。Bixby 原是三星为手机打造的语音助理,目前只在韩国境内提供服务,根据韩国媒体的报道,由于缺乏数据的支持,Bixby 的英文版本将推迟发布[1]。(链接)
- 又一款微软 Chatbot 「阵亡」,BuzzFeed 的记者发现,和微软最新的 Chatbot Zo 聊天过程中出现多个问题,比如诋毁古兰经的对话居然在涉及健康的话题里被引出…..(链接)
- Google 计划在欧洲推出机器人撰稿项目,这个项目隶属于 Google 欧洲 的数字新闻基金会。(链接)
- 百度和英伟达在自动驾驶全面合作的背后,更像是双方战略互补的一部分。(链接)
基础研究与国家政策
- DeepMind 在加拿大成立新办公室,新办公室位于加拿大 Edmonton,加拿大在过去几年依靠人工智能人才优势,已吸引到诸多巨头的关注。(链接)
- 英国监管当局叫停 DeepMind 挖掘英国医院病人数据的工作,此举旨在保证用户隐私。(链接)
- 国家层面的人工智能布局即将出炉,上月底的世界智能大会上的开幕式演讲中,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透露,最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该规划对直到2030年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进行系统部署,包括与此相关的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规划将于近日向全社会公布。(链接)
- 《人民日报》批评新闻被算法绑架,「技术本质上都是单纯的,高下立现的是操作者的理念、情怀和洞察力,媒体也是一样。是被算法、流量和点击量绑架,只说受众想听的话,只写平台可能会推送的话题,只展示读者想看的那部分世界,还是坚持真实、全面、客观、独立,用态度和价值赢得尊重,用优质的内容塑造风格?这才是媒体人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链接)
- 我并不看好手机语音助手的前景,详见第 57 期会员通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