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优惠已结束】iPad Power User 一岁总结以及未来三年的愿景

2019 年 6 月 5 日这天,第一期「iPad Power User」正式发布,这一天刚好也是我的生日,过去这一年,「iPad Power User」从零开始,用 40+ 期的邮件通讯、每期 2000+ 的字数、不计其数的图片和超链接,伴随着我度过了意义非凡的一年。

这一年,我不能保证每一期的主题与内容都符合读者的需求,也无法保证一定能在每周发布一期内容,我唯一可以保证的,或许只剩下做好每一期内容的决心,这份决心来自每一位订阅读者的期许与信任,正是在你们的支持下,这 40 多周所生产的内容才有了意义。

如果说「一年级」的我是在探索 iPad Pro 与 iPadOS 的工具边界,那么面向未来,我希望将这个领域进一步延伸,由工具向方法论扩展,由工具使用说明到工具使用理念进化,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可以让更多读者把自己手上的 iPad Pro 与 iPadOS 最终转化为承载个人数字生活方法论的利器,而不再仅仅是一个价值 7000 块的硬件设备。

这意味着,新一年的「iPad Power User」里,你会发现一些不一样的内容,此前的「iPad Power User」里,设置了三大板块:

  • 应用·发现:梳理近期值得关注的应用以及应用的新功能,占据 1/4 的内容比例;
  • 洞察·流程:展示我在 iPad Pro 上的新流程以及关于 iPad 相关产品的分析,大概 1/2 的内容比例;
  • 苹果·业界:汇总苹果以及产业链一周内的相关新闻,占据 1/4 的内容比例;

在新的一年,「苹果·业界」的内容比例会进一步压缩,我只会挑选一些重要的新闻事件,并鼓励各位用超链接访问原文。与此同时,在原有的应用介绍与流程分享之外,我会大幅增加数字工具方法论的内容,并关注数字工具之于个体的「增强」与「异化」

比如,在介绍 Omnifocus、2Do 特性与流程的时候,你还会看到围绕工具方法论(GTD)的探讨;再比如,除了展示利用「No Code」、「Low Code」工具所构建的数字工作流程,还将重点讨论这些工具背后的技术趋势以及对于个体的影响;再比如,从 Notion 到 Coda,从 Tiddlywiki 到 Roam Research,这些正在流行的工具到底如何「驱动」我们的数字生活,我也希望有一个答案或一些线索。

当然,这些新的变化都建立在一个不变的基础之上——所有的流程与理念都可以完整地在 iPad Pro 上运行和实践——我依然会以「iPad Only」的工作方式踏上这一年的探索之路。

这是我给自己设置的又一个「小目标」,也是「iPad Power User」这个内容产品未来几年所努力的方向,在这条路上,除了 iPad Pro 以及即将更新的 iPadOS,我还有一颗好奇心以及各位订阅读者的支持与鼓励,也因此,我向各位热衷 iPad 以及数字生活的朋友发出新的邀请,让我们在未来三年,从「iPad Power User」到「iPad Power User Plus」,我也为大家准备了这份属于 iPad Power User 的「三年之约」:在这个 6 月,仅需 400 元,即可续费或新购三年的 iPad Power User

未来三年,你将得到什么:

正如我此前发布「Daily Pro 三年之约」时所言,在注意力就是金钱、时间即资源的时代,只有不懈努力,在坚持品质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不浪费你的注意力,也不浪费我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