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 Reading 精选#002:个人生产力

上月,我发布了具有实验性质的「Deep Reading 精选」(免费试读地址),我把它定位在一个全新纬度的阅读形态,即是主题式又是卡片化,每一条内容都足够原子化,在不同主题的组合之中呈现出不同的意义。

本月,「Deep Reading 精选」发布第二期。整个项目由 Tiddlywiki 生成,托管在 Github,所有编辑、整理都是在 iPad Pro 上完成。

img
本期的主题是「个人生产力」,下图就是本期内容的核心框架。

img

2020 年过去的这段日子里,疫情导致的全球停摆,对于个体心理、身体造成了超乎寻常的影响。我们必须接受一个现实:很多事情再也回不去了。这些已经发生的变化与更多不确定性的变化,需要我们有一股强大的内心力量,「适应性」就是其中的一项基本技能

隔离的日子里,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开始变得无足轻重,当外部世界停摆,内心世界需要构建一套新常态下的机制,比如写日记

在「生产力」的旗帜下,首先需要构建的工具思维,一个最基础的思维模式是:你如何看待工具自动化?这是一种对于人与机器关系的重新思考,并重新定义人与机器的能力边界。

与「无情」的机器相比,语言作为工具的重要性在当下变得越发重要,你需要做出巨大的努力,才能避免被刻意筛选与组合的海外(特别是英文世界)信息,你还需要找到一套方法,去快速踏入语言学习的正确轨道,或许郝海龙的这套课程,会让这一切变得简单。

从工具思维出发,当你写下一则笔记的时候,是否意识到,21 世纪记录思考的方式,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并无本质差异?更进一步,面对 21 世纪海量、多维度的信息,是否有一种比当下笔记产品更合适的工具呢

或许方法论与工具的探讨太过于抽象,不妨借助几个案例进一步理解关于生产力、信息整理的理念。

意大利「国宝级」作家翁贝托·埃科在上世纪 70 年代撰写的论文写作指南,如今依然可以作为信息收集、整理的方法论;硅谷知名投资人马克·安德森对效率、读书的思考和反思,也从另一个方面展现了「大道至简」的工具理念;另外,基于 iPad 上的 RSS 应用、笔记应用,一位内容生产者分享了他在一天内读完 1000 篇文章的流程

现代计算机、互联网、智能手机,共同定义了一个叫「大数据」的时代,每个人都被信息所包围、所裹挟,每个人都活在巨大的信息茧房里,这不仅是个人生产力成为热门词汇的时代背景,还在引发对于信息、知识之间转换、生产的讨论

这是一条没有终点的探索之路。

🔒欢迎订阅「iPad Power User」或「Dailyio Pro」解锁本期所有内容。


Deep Reading

体验会员
¥ 0
  • 专属优惠券「FreeTrial」;
  • 14 天专属免费体验;
  • 无需绑定任何支付方式;

Deep Reading

More Reading, Less Junk.
¥ 200
  • 每周一封专属会员邮件,点击试读

  • 精选七篇泛科技领域最值得深度阅读的故事与观点;
  • 免费获取年度合集电子书;

Dailyio Pro

尊享 Dailyio 所有付费权益!
¥ 599
  • 「iPad Power User」所有订阅权益;
  • 「AI Insider」所有订阅权益;
  • 「Deep Reading」所有订阅权益;
  • 基于 Tiddlywiki 的在线内容应用专属访问权;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