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智能内参」旨在提供一份中文互联网领域权威、可读的人工智能商业化应用邮件列表。本期你将看到 「封杀」Elon Musk 与监管人工智能、微软联合 FB 为人工智能开发提供开放格式、华为发布基于云端的企业人工智能平台、高盛最新的中国人工智能报告……点击这里查看过往内容。
号外:「封杀」Elon Musk 与监管人工智能
- 《连线》:每个人都都应该停止关注 Elon Musk 的 Twitter。《连线》记者 James Temperton 认为,Elon Musk 对于人工智能威胁论近乎疯狂的观点,严重干扰了公众的认知,他这样写道:「The Tesla founder is a prodigious entrepreneur, but his social media soothsaying leaves a lot to be desired. Musk’s penchant for outlandish statements also serves to sensationalise important issues, remove nuance and reduce everything to soundbites. Remind you of anyone?」(链接)
- 会员通讯回顾:为什么要「封杀」Elon Musk。在第 103 期会员通讯里,我也讨论了 Musk 的杞人忧天,当下机器的局限性才是导致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缘由,只有一个更聪明的机器才能从根本上保护人类的安全。(链接)
- 如何监管人工智能?Oren Etzioni 提出了三点建议。Oren Etzioni 是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主席,他在《纽约时报》上撰文呼吁,首先不应被 Musk 的人工智能威胁论吓倒,应采用相对理性的方式监管人工智能。(链接)
创业公司与资本市场
- 以色列激光雷达创业公司 Inonoviz 获得来自两家汽车零配件厂商 Delphoi 和 Magna 的 6500 万美元投资。激光雷达已成为自动驾驶的重要竞争力,也是不同领域公司争夺的战场。(链接)
- 一家台湾人工智能创业公司获得 3300 万美元融资。这家名叫 Appier 的台湾创业公司致力将人工智能相关技术辅助企业决策,此次融资为该公司的 C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软银、Line 等机构。(链接)
- Drive.ai 加入 Lyft 开放平台。这意味着,「如果你在硅谷,用 Lyft 叫车结果却来了一辆顶着个大屏幕的车,那多半你就可以尝尝鲜,坐上这家由吴恩达的学生一手打造的、基于深度学习解决方案的自动驾驶汽车了。」换句话说,Drive.ai 正在通过 Lyft 平台获取更多数据,从而优化算法。(链接)
- 英国自动驾驶创业公司 FiveAI 完成 18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该公司创立于 2015 年,围绕深度学习构建自动驾驶的「中枢神经」,此前,FiveAI 展示过不需要所谓高精地图就能实现自动驾驶的导航。(链接)
- Cloudera 收购一家机器学习创业公司。Cloudera 是一家向企业提供 Hadoop 支持和服务的上市公司,本周 Cloudera 宣布收购 Fast Forward Labs,这是一个向企业提供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实施与咨询的创业公司。(链接)
- 美国农业机械巨头约翰迪尔收购人工智能创业公司 Blue River。据了解,Blue River 位于硅谷,目前有 60 名员工,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对农业制剂的精准喷洒,从而提升效率。(链接)
- 人工智能+区块链创业公司 DeepBrain 获得 3200 万人民币首轮融资。该公司开发基于区块链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统深脑链,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一些目前仅靠人工智能技术难以解决的痛点,金沙江创投参与了此次投资。(链接))
巨头在行动
- 微软和 Facebook 联合搭建了一个人工智能研究开放格式。本周,两家公司宣布建立开放式神经网络交流(ONNX)格式。该格式目前支持 Facebook 的 Caffe2、微软的 Cognitive Toolkit 和 PyTorch 三种开源框架,允许人工智能开发者在此间自由切换。(链接)
- 华为发布针对企业的云端人工智能产品。本周,华为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今年的会议突出云计算在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重要重要,以此来展示华为在公有云方面的决心,更值得关注的是,华为首次发布面向企业共有云服务的人工智能产品,包括底层基础服务平台、通用服务(视觉、语音、自然语言处理)、场景解决方案等等。(链接)
- 阿里巴巴、浙江省政府和浙江大学共建之江实验室。该实验室已于本周在杭州人工智能小镇揭牌成立,主要聚焦网络信息、人工智能,布局未来网络计算、泛化人工智能、泛在信息安全、无障感知互联、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等五大方向的基础技术研究。(链接)
- IBM 投资 2.4 亿美元,与 MIT 共建人工智能实验室。来自 Bloomberg 的消息称,蓝色巨人计划未来十年投资 2.4 亿美元 ,与 MIT 合作建立人工智能实验室,主要围绕软硬件领域的人工智能探索,尤其是围绕 Watson 的进一步发展。(链接)
- Google 中国正在招募人工智能人才。来自「量子位」的报道称,综合多个信息显示,Google 正在从无到有组建一个 Base 在北京的人工智能团队。包括机器学习研究院、技术主管、云端机器学习产品经理、机器学习工程师等职位。(链接)
- 马化腾:未来企业会利用云端的人工智能处理大数据。这是马化腾在「洞见论坛」演讲的精选,其中提到「未来所有企业基本的形态就是,在云端用人工智能处理大数据,这是一个大方向。」同时再一次重申腾讯对于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的判断「我感受有几个基础性的因素是我们愿意大力投入的:第一是AI,第二是云计算,第三是大数据。我们会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和各行各业、学界和研究界进行合作。」(链接)
基础研究与行业报告
- 高盛发布针对中国市场的人工智能报告。这篇猩报告的名字是 China’s Rise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主要关注中国人工智能可以崛起甚至弯道超车的各种要素,并盘点该领域众多玩家手中的底牌,比如 BAT、美团点评、滴滴出行、讯飞等巨头。中文自媒体「量子位」对此做了简单梳理,其中提到一点,BAT之间的争夺将主要体现在人才上,虽然没有足够数据对比三家巨头如何重金收揽人才,但以百度和美国几家公司的对比也可以得到一个基本认知(报告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