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category can only be viewed by members. To view this category, sign up by purchasing Dailyio Premium 年度会员.

089:人工智能商业内参 #2017-07-16

「人工智能智能内参」旨在提供一份中文互联网领域权威、可读的人工智能商业化邮件列表。本期内容你会看到:华尔街质疑 Watson 和认知计算的实用价值、华为研发人工智能处理器、陆奇的「整风运动」、中美两国的人工智能争霸战 ……点击这里查看过往内容。 创业公司和资本市场 超越人肉翻译的机器翻译公司中译语通,「钛媒体」这篇的报道的价值更多还是公关层面,不过依然可以帮助大家了解一家多年在机器翻译领域耕耘多年的创业公司。(链接) 华尔街对于 IBM Watson 的质疑继续扩大,一份来自纽约投行 Jefferies 的报告称,IBM 对于 Watson 以及认知计算的投入或许并不能给投资者或股东带来效益,这并非是 Watson 技术水平不行,而是企业客户对于 Watson 的接受程度有限,报告进一步认为,IBM 内部或许知晓这一切,而有意通过市场宣传行为掩盖商业拓展的困难,下图展示了 IBM 与 Apple、Amazon 最新的招聘计划,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倘若蓝色巨人真要 All in Watson,为何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招募上如此漫不经心?(链接) 巨头在行动 Google 探索人与人工智能如

继续阅读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

088:万能计算设备正在消失

上周,阿里巴巴正式加入智能音箱大战行列,推出一款名叫天猫精灵的智能音箱。至此,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巨头们,都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智能音箱。在后智能手机时代,语音被看作是全新的「输入方式」,有可能开创一个全新的万亿市场。 过往,我们习惯性地将人机交互的演化作为论证语音入口或智能音箱的可行性,但这个思考更多还是基于「用户为中心」,倘若站在计算设备发展的角度去看,几乎所有这些音箱都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计算设备,或者准确地说,是一台台专属计算设备。 不久前《纽约时报》有一篇文章就提出了这个有趣的观察角度,文章以亚马逊 Echo 和 Echo 为例,来探讨未来计算设备的可能性,其核心就是,亚马逊对于未来计算设备的定义从来不是万能设备,而是成为一台专属设备: There’s a whole lot the Echo Show won’t do. It won’t do email. It won’t do the web. It won’t play first-person shooters. It is emphatically, purposely not a general-purpose com

继续阅读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

087:人工智能商业内参#2017–07–09

本期你将看到百度人工智能开发者大会现场观感、技术并购以及自动驾驶的战略布局,阿里巴巴、三星布局智能音箱、DeepMind 团队扩张以及医疗项目中止、人工智能人才泡沫到底有多严重……往点击这里查看过往内容。 创业与资本 人工智能毫无疑问正迎来一股泡沫期,在中国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泡沫到底有多严重?科技媒体 PingWest 发现: 学术、大公司、创业、被收购,然后重回学术,是大多数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大牛名利双收的「职业路径」……(链接) 百度全资收购专注于语音处理的人工智能公司 KITT.AI,该公司是几个华人工程师在西雅图创立的公司,主要提供语音唤醒和自然语言交互技术,已获得亚马逊 Alexa 和 Paul Allen 的投资,收购完成完成后,该公司主要成员会加入百度 DuerOS 部门。(链接) Diffblue 完成 A 轮 2200 万美元融资,这是一家来自牛津大学的年轻创业公司,通过将人工智能带入软件开发过程,比如自动化诊断软件 Bug 以及初步的自动化写代码,而在创始人 Daniel Kroening 看来,未来他的产品可以完整写一个程序。(链接) 创业公司 Comma.ai

继续阅读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

086:与泡沫赛跑

去年 3 月 Alpha Go 完胜李世石的围棋比赛结束不久,围绕人工智能的讨论瞬间进入一个低潮期,或许是因为近一周的比赛消耗了公众大量注意力,也或许是因为 VR 几乎在同一时间点被热炒,至少在随后的两个月时间里,人工智能不再是媒体的宠儿,而对公众来说,除了 AlphaGo 短暂的刷新了对计算机如何下棋的认知,再无其他深层次的意义。 事情在 2016 年下半年陆续发生了变化。现在我们已经无从追问起到底这背后是那股力量在推动舆论风向的变化,但事实上,在硅谷,围绕人工智能领域依然发生了多个标志性的事件: 大公司的收购战:苹果、微软掀起收购大战,亚马逊在英国组建人工智能团队; 风险资本的助推:以深度学习为驱动的 Drive.ai 迅速走红,CBinsights 发现,健康领域正在被人工智能所改变,硅谷顶级风投 a16z 也开始关注人工智能创业领域; 面向消费市场和企业市场的产品陆续推出:iPhone 7 Plus 的双摄像头背后,都是深度学习带来的经验成像效果,Salesforce 推出以人工智能为驱动力的全新平台 Einstein; 与此同时,在国内,李彦宏在谈百度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态度,

继续阅读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

085:为什么 AR 眼镜不会成为苹果的救星?

上周,苹果迎来 iPhone 发售 10 周年纪念,毫无疑问,iPhone 是苹果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产品。而在 iPhone 发售 10 周年的时间点里,既可以回顾过去,比如上周来自媒体的各种纪念和回顾,也可以展望未来,比如投资人 Gene Munster 就写了一篇文章来预测未来五年苹果公司的发展趋势,其中特别提到了一点,AR 眼镜会是下一个重要产品! Munster 写道: Our best guess is that Apple Glasses, an AR-focused wearable, will be released mid FY20. This is based on the significant resources Apple is putting into AR, including ARKit and the recent SensoMotoric Instruments acquisition. We believe Apple see’s [sic] the AR future as a combination of the iPhone and some

继续阅读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

084: 人工智能商业内参 #2017–07–02

「人工智能智能内参」旨在提供一份中文互联网领域权威、可读的人工智能商业化邮件列表。这期的内容你将看到:苹果神秘收购计算机视觉公司、多伦多如何被人工智能改变、阿里巴巴挖来前亚马逊资深机器视觉专家、福特与通用电气的人工智能转型之路以及两份行业报告如何展现人工智能的当下与未来……点击这里查看过往内容。 创业与资本 吴恩达加入自动驾驶算法公司 Drive.ai 董事会,同时,Drive.ai 已完成一笔 5000 万美元的新融资(链接) 在 Tensorflow 和英伟达 GPU 的帮助下,他们真的做出了「Not Hot Dog」,如果你看过美剧《硅谷》,自然懂。(链接) 眼球追踪技术公司 SensoMotoric 被苹果神秘收购,这家德国创业公司开发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眼镜,应用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领域。(链接) 计算机视觉是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这是一门如何让机器学会「看」东西和「看懂」东西的学问。从人类智力的角度去看,视力或视觉展示了部分智能,也因此,围绕机器的视觉创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下面两篇计算机视觉创业公司的采访,一家以色列公司在研究如何通过非监督学习寻求机器视觉的突破

继续阅读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