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移动 2.0 与内容 2.0

乔布斯几乎以一手之力结束了互联网的进化路径,如今的苹果,则到了另一个十字路口,图像、动态影像、VR、AR,都将成为这家硅谷老牌公司的新出路;与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同时兴起的去情境化的内容组织形式,或许还将继续影响国人的阅读方式,由此带来的思维模式困局似乎还无解,我们只能向新技术求助祈祷了……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

037:内容、内容创业以及商业模式的困境

过去几年,传统新闻业的衰退并非直接来自于社交媒体的冲击,还有大量新一代内容平台的影响,不管是中国各色各样的自媒体平台,还是美国的赫芬顿邮报、Medium,这些新的媒体平台让更多普通人拥有了可以影响世界的可能性,这的确引发了内容创业的黄金时代,然而另一方面,在线媒体平台的商业模式探索却停步不前。

027:解剖 Information,一家 399 美元才能看科技新闻的网站

Information 并不是一家国人熟知的美国科技媒体,事实上,即便在美国,这个网站依然有些另类,比如它的内容实行会员订阅,如果你每年不掏 399 美元,你是无法看到这个网站的内容。另一方面,则是其创始人 Jessica Lessin 相对张扬的个性以及在其他竞争对手眼中的「报道不独立」的争议。不过这个网站过去几年还是有多个精彩的报道,一定程度上对产业界产生了影响。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

024:中国特色的数字文盲

这篇会员通讯将着重探讨:罗尔事件背后,是中国互联网用户群体数字素养的缺失,以及互联网固有的虚无感使坏。我们或许无法完全避免这种虚无感,但我们有必要了解数字素养背后隐藏的巨大隐忧——中国的互联网用户素质造就了当下的互联网环境。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

我为什么不取悦我的读者

我把「I/O」定位于一个系统输出价值观的平台,我希望能用「自己视野传递价值观,不取悦读者。」

这注定是一个艰难的尝试。我的职业生涯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和文字打交道,从事与媒体相关的工作。与我而言,我的用户就是读者。我曾一次次地思考我与读者的关系。早年间,我有幸和一群古典媒体精英参与了一本杂志的重生,这个过程无比艰难,即便是有钱(隔壁王家的投资)、有人(几乎中国最好的非虚构商业记者),然而却在一种从来都不取悦读者的尝试中惨败。

我也经历过过去两年所谓的内容创业热潮,但我并没有成为所谓的「弄潮儿」,而是选择了退后一步。我发现自己在某个时刻失去了自我,这种心态出现在我每天沉浸在各色新闻客户端、各种微信公众号、各种刷爆微信朋友圈文章之后。那一刻,我和我的用户——读者之间的关系开始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