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的傲慢与偏见

回到 Facebook 的境遇里,自 2016 年美国大选后的争议开始,扎克伯格的 Facebook 试图一次次地为「技术」辩护,他在大选后表达了对假新闻的不屑

The idea that fake news on Facebook—of which, you know, it’s a very small amount of the content—influenced the election in any way, I think, is a pretty crazy idea……

这是他对 Facebook 平台以及用户的自信,他认为他的平台提供了足够丰富的新闻,无论真假;他同时也认为,他的用户可以像他一样分辨真假新闻。悲哀的是,或许也是这样的自信,让菲律宾、缅甸等地用户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为什么社交与云服务是腾讯财报里的两大危机?

本周,腾讯发布了 2018 年第二季度财报。这份财报数字并不好看,营收 736.75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30%,净利润为 178.67 亿人民币,同比下滑 2%。两个核心数字都是低于市场预期,尤其是营收增速,大概只有上一季度的 50% 左右。

事实上,腾讯股价在进入 2018 年后就开始一路下滑,在下跌超过 29% 之后,市值也缩水了将近 1700 亿美元,「相当于蒸发了两个百度」,有媒体这样评论道。

而透过这份不尽如人意的财报,或许我们可以触及到腾讯当下的业务困境,这并非是讨论「腾讯有没有梦想」的延续——坦率来说,我对腾讯的投资战略颇为认同,这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理所当然的选择——不过,我更感兴趣的是,腾讯的社交以及云服务,到底正在遭遇什么挑战?

【视野】「慢新闻」创始人的自白、Siri 七年之痒、苹果十年前的「开放壮举」以及自动化的悖论

本期的「视野」专栏,我将推荐近期多篇值得阅读的好文章。

在一个信息高速流动的当下,做一个「慢新闻」的季刊杂志到底意味着什么?

七年来,Siri 在苹果产品体系里经历哪些喜怒哀乐,为何这样一款颇有先见性的产品沦为鸡肋?而十年前,苹果开放了面向 iPhone 的 SDK,其意义为何可媲美 iPhone 的发布?

自动巡航、自动驾驶、自动化,这些人类制造出来的奇迹反过来又对人类自身产生了哪些影响?

当事实与观点一并被算法推荐到每个人面前,谁还会分清出其中的区别?Twitter、FB、Linkedin 在算法推荐上有哪些区别?

当我们热衷于在线阅读,E-Ink 阅读器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