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央视谈话的另一层含义、腾讯转型的四个不确定性

几乎与民营企业座谈会同一时间,众多民营企业家还登上了央视节目的舞台,其中马化腾就在央视《对谈》节目里袒露心声。

社交媒体上关于马化腾谈话的解读,更多层面停留在「马化腾亲口承认当年差点卖掉 QQ」的口水化讨论里,但这更像是一种掐头去尾的片段化解读,纵观整场「对话」,马化腾更是在强调两个字:「转型」。

为什么社交与云服务是腾讯财报里的两大危机?

本周,腾讯发布了 2018 年第二季度财报。这份财报数字并不好看,营收 736.75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30%,净利润为 178.67 亿人民币,同比下滑 2%。两个核心数字都是低于市场预期,尤其是营收增速,大概只有上一季度的 50% 左右。

事实上,腾讯股价在进入 2018 年后就开始一路下滑,在下跌超过 29% 之后,市值也缩水了将近 1700 亿美元,「相当于蒸发了两个百度」,有媒体这样评论道。

而透过这份不尽如人意的财报,或许我们可以触及到腾讯当下的业务困境,这并非是讨论「腾讯有没有梦想」的延续——坦率来说,我对腾讯的投资战略颇为认同,这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理所当然的选择——不过,我更感兴趣的是,腾讯的社交以及云服务,到底正在遭遇什么挑战?

中国智能音箱的玩家和玩法

如果以产品出现的时间来看,中国智能音箱产品的出现,较亚马逊第一台 Echo 发布,足足差了两年半的时间,但与过往 PC 和智能手机的落后追赶所不同,中国智能音箱市场的出现和发展,已然形成了和美国相抗衡的局面,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既有前文提到的语言文化差异,也包含了中国用户对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接受程度,当然还包括,中国用户对于「隐私换便利」的默许。

截止到 2018 年 5 月,BAT 们的 AI 战场到底都在哪里?

这可能是人工智能发展最好的时代,也一定是中国科技公司最野心勃勃的时代。

从 PC 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硅谷始终是先进技术、商业模式的代名词,但这一次,依托庞大的消费市场、海量的数据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中国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话语权正越来越大。

过去两年时间里,BAT 在国内不同领域加快推进 AI 落地实践,同时也紧锣密鼓地启动了海外战略,2018 年的 CES 期间,百度的自动驾驶汽车开到了加州的城市道路上,3 月的 MWC 中,阿里巴巴的城市大脑被展现在全球媒体面前。

对于 BAT 们而言,2018 年以及以后的海外市场将变得更复杂,越演越烈的中美贸易战或许还将持续影响中美科技行业的交流发展,欧盟也将在本月正式实施有史以来最严格的数据保护政策,所有这些挑战,伴随着巨大的市场机遇以及 AI 的发展路线,成为人工智能,尤其是中国人工智能定义未来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