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陆奇时代的百度:自动驾驶降速、不再 All in AI 以及戛然而止的「文化革命」

这一切判断,随着智能驾驶事业群权重下调和 DuerOS 的不确定性的未来,都让这场「文化革命」戛然而止。我曾经将 2017 年列为百度最关键的一年,「把握不住这一年,或许就真的剩下 AT 了」,但现在来看,2018 年的百度,将遇到更多的压力和挑战。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

【视野】揭秘 Google 的播客计划、激光雷达专利盘点、阿里的芯片野心等

本周的「视野」专栏,你将看到最近值得阅读以及收藏的文章:

  • Google 野心勃勃的声音计划;
  • 盘点激光雷达专利市场;
  • Uber 对于汽车定位导航的新思考;
  • 魅族沉沦的四年;
  • 阿里巴巴与「中国芯」;
  • 欧洲科学家呼吁建立 AI 实验室的公开信;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

微软重组的野心、李彦宏的「隐私换便捷」争议以及阿里和华为的物联网赛道之争

本周的「人工智能商业内参」,你会看到:43 岁的微软如何定义自己的未来、李彦宏的争议言论反映了互联网行业怎样的分裂现实、法国政府人工智能规划、阿里进军物联网后,华为的欢迎词是什么以及 Waymo 定义的自动驾驶未来……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

【视野】流媒体产品的文化影响、自动驾驶创业公司们、Google 的核心产品以及一部近未来的恐怖片

本期的「视野」专栏,我将推荐最近读到的好文章以及一部视频短片,包括:

  • 流媒体音乐产品到底改变了什么?
  • 拿到钱的自动驾驶公司以及激光雷达之争。
  • 人工智能会如何驱动计算架构变革?
  • Google 现在的核心产品到底是什么?
  • 百度云的突围之路。
  • 近未来的科幻恐怖片。
  • 将机器学习应用到新闻行业的三个案例。
  • 面向公众的算法测试工具。

  •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

人工智能商业内参#2018-01-14

本周,CES 成为全球科技媒体关注的焦点,2018 年 CES 是属于智能音箱与汽车的舞台,人工智能已经悄然成为一种驱动不同领域产品演进的底层技术。在本周的人工智能商业内参中,你会看到 CES 里的汽车变形记、Facebook 新老人工智能产品的命运、智能音箱 2018 的竞争新格局以及被无意流出的 2018 中国政府支持的人工智能项目。 号外:汽车变形记 如果说历年 CES 是当年科技行业的风向标,那么 2018 年 CES 所指向的方向,可能只有两个字:汽车。 不管是如福特这样的传统车企还是拜腾、小鹏这样的中国创业新贵,他们所描述的汽车概念早已有了新的含义,所谓「一种行驶在路面上的全新智能设备」。 这也就构成了此次 CES 上汽车变形记的第一层认知,而这个被延伸的概念放在人工智能爆发、5G 即将商用的背景下有了足够多的论据支撑,而对终端消费者来说,一个布满摄像头、传感器以及庞大计算能力的汽车,事实上和自己手中的智能手机并没有本质区别。 其次,自动驾驶的故事版本被继续更新。 芯片层面:英伟达推出的 Xavier 芯片旨在成为未来自动驾驶的终端芯片标准; 视觉芯片层面:英特尔旗下的 M

继续阅读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

【视野】自动驾驶现状、社交媒体是香烟、在 iPad Pro 上写软件的可行性、爱沙尼亚的数字化改造……

今天的「视野」专栏,你会看到 2017 的自动驾驶现状、社交媒体是香烟、中国创业者如何「跟着马化腾走」、在 iPad Pro 上写软件的可行性、爱沙尼亚的数字化改造…… 回顾 2017 的自动驾驶,这是一个来自《纽约时报·杂志》的专题,内容涵盖自动驾驶设计、自动驾驶的社会影响以及两家代表性公司,特斯拉以及福特公司的现状与困境。(链接) 特斯拉与传统汽车厂商在制造领域的差距,关于特斯拉与其他汽车公司之间的对比,Quora 上一个高分回答,其中有很多「内幕」消息。(链接) 社交媒体就是新一代香烟,文章开头部分很像一个悬疑小说的开篇,很吸引人读下去。(链接) 中国创业者们要坚持两件事:一是政治正确,二是「跟着马化腾走」。第一件事容易理解,第二件事则比较考验智商和情商,跟快了跟满了都不行。(链接) 一篇「老文」,其中谈到了王兴看待跟马云和跟马化腾的区别。这篇《财经》专访里的部分言语一度引发阿里巴巴的不满,可见其敏感性。(链接) 专访 Phil Schiller,关于苹果(产品)的一切。坦率来说,这篇文章并没有多大信息量,但考虑到苹果高管们一向不爱多说话,因此这篇专访就有了一定的解读价值,但也仅

继续阅读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