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人类与机器并肩对抗疾病的现实故事、「零工经济」的真相、Google AR 产品的失败

新年快乐!在 2018 年首期 I/O 会员计划里,我将推荐八篇文章、一本书和一个视频。 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进展状况,你会看到人与机器并肩对抗疾病的现实故事;以 Uber 为例,我们进一步讨论所谓「零工经济」背后的真相;Google 的另一款失败产品里透露出这家公司怎样的基因?《纽约时报》编辑部的故事里,能让传统新闻业看到未来的方向吗? 人工智能 VS 人类医生。医疗行业正在迎来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过往一切依赖人类医生经验的时代正在被终结,IEEE 的这张信息图全面展示了医疗不同领域里,人工智能与人类医生竞赛后的胜负关系。(链接) 当医疗影像交给机器之后。围绕人工智能语境下的医疗影像争夺战正在扩大,AT 两大巨头的布局与垂直领域的创业公司之间的关系也愈发紧张,但摆在所有公司面前的挑战几乎是一样的,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有用数据。「深科技」的这篇文章相对比较客观地展现了医疗影像领域的全景图,而「新经济 100 人」的文章则聚焦一家创业公司。(链接1)(链接2) 1997 与 2017,不同时空的人与事。年底的回顾类文章非常多,这篇来自微信公众号「野玩儿」的文章被多家媒体转载,文章以一种时空交错

继续阅读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

062:「共享」没有经济,经济也没有「共享」

「共享经济」就是一个十分讨巧的用法。目前可追踪的最早关于「共享经济」最早的说法来自于《纽约时报》2007 年的一篇报道,法学教授 Lawrence Lessig 在谈及维基百科与传统商业模式(一手钱一手货源)的对比时认为:借助互联网的力量,维基百科带来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不为金钱、而是分享某些资源,这就是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

028:前 Uber 时代,ZipCar 如何让租汽车成为一股潮流?

从出行的实现方式来说,Uber 做到了「我为人人当司机,我当人人的乘客」的终极体验,当然这个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几乎全球各个国家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抵制和阻碍。在 Uber 之前,所谓共享出行的唯一代名词则是 Zipcar。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

005:共享出行、无人驾驶以及交通的未来

不管是Uber 还是滴滴,其商业模式有着先天性的问题:赢者通吃。这是一种线下的网络效应:在一个供需平台上,随着流动性的增加,整个平台的活力也不断增加,这个过程中,供需两端的用户逐步形成的用户粘性是很难被改变的。从这个角度出发,也就不难理解Uber能在美国市场一骑绝尘,而在中国市场始终迈不过那个坎。

但自动驾驶的到来,让这种线下的网络效应变得无足轻重。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