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评」回应中的蠢与坏、微信公众号的「de-contextualization」效应

上周以来,围绕腾讯投资公众号「差评」的事儿引发科技自媒体、科技媒体的热议。舆论的焦点,一直关注「差评」到底有没有洗稿以及「差评」的态度到底是无知还是无畏。

我无法对前一个问题作出是与否的回答,这里也不会对洗稿展开过多讨论,但看了「差评」对此事的几个回应,我对他们的无知还是感到一丝震惊。在怼品玩网的一篇文章里,「差评」写了这样几段话:

好吧,确实我们写了相同的选题。不过按照这个所谓的洗稿逻辑,那语文老师们批改起命题作文来应该很轻松吧。

 

除了第一个完成的同学,剩下的统统打零分就可以了,理由就是洗稿抄袭。

 

于是我就很好奇,有没有人先于品玩写了互联网墓地这个选题呢?

 

你猜我发现了什么。2017 年 8 月 18 日 Engadget 就早于品玩写过这个网站了。那么按照品玩的洗稿逻辑推算,那就是品玩洗了 Engadget 的稿子?

如果你哪怕学过或者了解过一丁点媒体运作的常识,都应该知道这种状况其实是「撞题」……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

091:写作者为何要放弃微信公众号

我是一个没有微信公众号的人。 因为这件小事,我常常要在很多人面前解释一番,尤其是一些所谓的媒体人眼中,没有微信公众号就像一个没有「身份证」的人,尤其是,我还需要将付费订阅与邮件列表的概念传达给这些人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是崩溃的。 长期以来,我对微信公众号的态度十分明确:其一,微信公众号不过是腾讯局域网里的一个子产品罢了,如果你是真心热爱文字与创作,你更需要的是互联网,而非腾讯局域网。 其二,即便是在当下中国已成大局域网的时代背景里,基于社交起步的微信公众号,其产品上的天然缺失甚至不如今日头条给内容创作者来到的效益更大。 一 大概去年的时候在 Twitter 上看到一句话,大意是说:张小龙,也就是一手创造了微信的那个「神」,和一手缔造了 GFW 的北京邮电大学前校长方滨兴做了同样的事情——他们都在研发一个与 Web 割裂的局域网,所不同的可能仅仅是,一个是商业驱动,一个是政治任务。 上述评价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微信作为腾讯局域网的产品定位。在这个局域网里,腾讯官方的价值观、当局的审查机制无不左右着内容的流动方向。 作为内容生产者,你被禁锢到了腾讯的产品体系里,微信公众号文章的音乐资料只能来自腾

继续阅读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

069:与内容无关的「内容创业」和「内容平台」

从内容共享到内容分发,媒体平台的外延已经从一群媒体人的行动变成一群工程师的厮杀。或许在今日头条的工程师眼中,一篇以材料堆积起来的明星艳史与一篇引经据典撰写的行业分析文章本质上没有任何差异,都是一种 0 或 1 构成的组合,其区别不过是一些标签以及标签数量的不同……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

045:向「知识」付费与向「知识变体」付费

焦虑成了当下中国年轻职场人士最大的标签,他们是在实体经济下行压力与物价上涨之间夹着的一批人,面对未知的职场道路,迫切需要知识,但 Long form 的传统知识已经不再适用于这个以手机为主要载体的时代,由此产生的「知识变体」、「再造知识」的产品,依托全新的移动平台和便捷的移动支付,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热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