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炒作、机会与残酷现实,这是人工智能留给 2017 的所有

人工智能依然是 2017 年科技行业的热词。 上周的钛媒体 T-EDGE 2017 大会上,投资人徐小平表示,「未来五年一定是AI+」,他接着说:「任何一家公司,如果你没有人工智能,如果你没有大数据支撑,你可能会被淘汰。」 一天后,T-EDGE 又用一个整天去讨论围绕人工智能的想象与现实。我在上一期会员计划里也特别分享了 a16z 合伙人 Frank Chen 对当下人工智能发展现状的演讲,长期关注 I/O 会员计划的朋友或许也知道,过去一年我分享了诸多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商业模式以及社会伦理的思考和发现。 岁末年初,我还想继续谈点什么,去总结 2017 年被炒作的热词:人工智能。 五个基本认知 自 I/O 会员通讯启动以来,围绕人工智能相关概念的普及工作一直没有停止,比如我曾在去年 11 月份的一篇文章里介绍所谓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ML)与深度学习(DL)的区别,同时我也花了很大功夫去解读霍金、马斯克所言的「人工智能」与硅谷公司所努力的「人工智能」之间的区别,我在这篇批判霍金的文章里写道: 最近几年热炒的人工智能,只是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在某几个领域突破后的体现,比如语音识别、

继续阅读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

093:当人工智能成为中国国家战略,我们需要担心什么?

这封会员通讯将对近期人工智能领域一些事件做深度的梳理和整合,包括国家政策、创业方向、巨头转型以及人才等多个角度。 1. 当人工智能成为中国国家战略,我们需要担心什么? 上周出版的《经济学人》杂志在「社论」部分讨论了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隐忧——并非是关于行业从业者,而是关于国家层面。这篇文章的开篇这样写道: IMAGINE the perfect environment for develop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The ingredients would include masses of processing power, lots of computer-science boffins, a torrent of capital—and abundant data with which to train machines to recognise and respond to patterns. That environment might sound like a fair description of America, the cur

继续阅读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

086:与泡沫赛跑

去年 3 月 Alpha Go 完胜李世石的围棋比赛结束不久,围绕人工智能的讨论瞬间进入一个低潮期,或许是因为近一周的比赛消耗了公众大量注意力,也或许是因为 VR 几乎在同一时间点被热炒,至少在随后的两个月时间里,人工智能不再是媒体的宠儿,而对公众来说,除了 AlphaGo 短暂的刷新了对计算机如何下棋的认知,再无其他深层次的意义。 事情在 2016 年下半年陆续发生了变化。现在我们已经无从追问起到底这背后是那股力量在推动舆论风向的变化,但事实上,在硅谷,围绕人工智能领域依然发生了多个标志性的事件: 大公司的收购战:苹果、微软掀起收购大战,亚马逊在英国组建人工智能团队; 风险资本的助推:以深度学习为驱动的 Drive.ai 迅速走红,CBinsights 发现,健康领域正在被人工智能所改变,硅谷顶级风投 a16z 也开始关注人工智能创业领域; 面向消费市场和企业市场的产品陆续推出:iPhone 7 Plus 的双摄像头背后,都是深度学习带来的经验成像效果,Salesforce 推出以人工智能为驱动力的全新平台 Einstein; 与此同时,在国内,李彦宏在谈百度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态度,

继续阅读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