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这家公司

在《经济学人》杂志看来,亚马逊与 Google、苹果以及 Facebook 一样,都是新一代的「Titan(泰坦)」。 而从公司的架构去看,亚马逊看起来也的确不是一家简单的公司,它更像是一个「联邦式的帝国」——各个看似松散却又联系紧密的部门共同造就了这样一个赚钱机器。 在最新一季的亚马逊财报中,总共实现 437 亿美元营业收入,自营电商、第三方电商卖家服务、AWS、Prime 服务(在线音乐、视频订阅)分别贡献了 60%、18%、11%、6% 的成绩,剩余 5% 由实体店和其他收入贡献。 接下来,我们会详细分析上述几个部门在亚马逊整个公司里的位置以及增长潜力。 自营电商 亚马逊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自营电商公司,其业务遍布北美、欧洲、日本、中国、印度,同时也在向澳大利亚、东南亚地区扩张。 亚马逊自营电商的恐怖之处在于,这家公司在过去五年的电商收入,每年都已超过 10% 的速度增长。 其次,亚马逊自营电商收入几乎在各个地区都取得不错的成绩。下图是 Statista 的一个数据,在 2016、2017 年,不同地区的业务都在快速增长。 第三,亚马逊还有一类自产、自营产品「Amazon Basic

继续阅读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

118:那些颠覆和被颠覆的零售巨头,西尔斯、亚马逊和阿里巴巴

西尔斯是曾是美国零售业的巨头,这家公司成立于 19 世纪末,从某种意义上说,西尔斯就是 20 世纪的亚马逊——一个依靠邮递上门送货的万货商店。《财富》杂志曾援引零售业历史学家罗伯特·史派特的话说:「亚马逊就是新时代的西尔斯百货。」 如果上述判断成立,那么是不是可以通过梳理西尔斯百货的兴衰成败,来预测亚马逊——这家目前市值达到 4600 亿美元——电子商务帝国的未来走向?而这些来自大洋彼岸的经验和教训又会对中国电商巨头们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案是肯定的。 一 这恰好也是 The Atlantic 上月一篇文章所做的尝试。这篇文章首先讨论了西尔斯百货起家的真正原因是 19 世纪末铁路、电报以及货物配送系统的完善,而在那个时代,邮政就是「互联网」: After the Civil War, several new communications and transportations systems—the telegraph, rail, and parcel delivery—made it possible to shop at home and have items delivered

继续阅读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

090:与「有人」、「无人」无关的「无人零售店」

写在前面:过去一周忙于搬家事宜,会员通讯停摆一周,感谢诸位朋友不离不弃,本周将逐步恢复正常更新的节奏。 最近关于无人零售店的讨论开始增多,源头当然是因为阿里巴巴前不久在淘宝造物节上推出的「淘咖啡」无人零售店实体 Demo,而讨论的焦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无人零售店真的可以改变当下零售行业人力成本高的困境吗? 为什么这一轮无人零售店的技术探索中,互联网企业(不管是巨头还是创业公司)成为主力,而这个行业的传统巨头,如沃尔玛、家乐福如此不积极? 现有的无人零售店模式,包括 Amazon Go、淘咖啡以及缤果盒子等等,不管是技术还是商业变现,能够具有真正落地的可能性吗? 理解上述这些争论的基本思路并不难,但每个争论都具有一些似是而非的答案,比如,无人零售店能否解决人力成本高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有正负两个极端,你可以说在一个无人零售店初期,由于硬件采购成本,像各种传感器、摄像头甚至后台的解决方案,前期的投入要比常规的零售店成本高上太多,但是,当店铺进入正式运营阶段,由于减少了人力投入,使得运营成本大幅下降,从而又极大节约了成本。 这似乎就是个没有正解的答案,类似的,当我们探讨现有无人零售店是否具

继续阅读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