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外人眼中的乐视、谁造就了阿里和腾讯、FB 用户答案背后的惊人秘密、从 iPhone X 到 iOS X

2017 年将在本周日结束,随着新年假期的到来,I/O 会员计划会暂停两期,预计会在下周三再次回归。再次感谢诸位的支持,祝大家新年愉快! 今天的「视野」专栏,我将推荐近期值得关注的多篇深度文章,包括外人眼中的乐视乱象、深度解剖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公司基因、从 iPhone X 到 iOS X 的洞察、揭秘 FB 用户档案的黑暗面以及一篇不及格的李飞飞「档案」。 外人眼中的乐视烂摊子。乐视的乱局并非简单一篇文章所能说清楚,而这篇「好奇心日报」的文章则从一个被乐视拖入债务的外人视角,一步步还原出过去一年围绕乐视的诸多「真实的谎言」。(链接) 谁造就了阿里与腾讯。2017 年年末,阿里和腾讯之间的较劲成为两家公司暗中操作的话题。当然,魏武挥这篇文章并非 PR 文章,他在这篇文章里详细比较了两家公司之所以如此这般的真实原因——公司基因,比如阿里巴巴是典型的平台公司,而腾讯是产品主导的公司,这一切都深深注入到公司发展的每一个战略里。(链接) 与苹果有关的一切。少数派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国外(主要是英语国家)的苹果公司的意见领袖、知名网站、播客等,这是一个规模巨大的群体,同时也成为一个全新的产业,由此可

继续阅读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

126:搜狗的可能与不可能、与 FB 越来越像的今日头条

上周,中文互联网领域两个颇具看点的事件都被双十一盖过了。其一是搜狗在美东时间 11 月 9 日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其二则是今日头条正式收购音乐短视频应用 Musical.ly。 单纯地看,搜狗上市是一次「长跑」的结束,成就了王小川的个人梦想,也让三大股东腾讯、搜狐、张朝阳有了退出的可能性。而今日头条的收购,延续了 2017 年的国际化扩展策略,用「稳准狠」来形容,或许一点也不为过。 不管是上市还是并购,这两家如今颇有代表性的公司——一个几乎陪伴了一代人[1],另一个则是跟随中国智能手机一起爆发的产品[2]——都还没有逃离互联网公司的「魔咒」:广告。 搜狗的可能与不可能 搜狗的招股说明书里介绍了搜狗的产品系列(如下图),主要围绕搜索、输入法展开,而其营收的主要来源则是广告,2016年搜索和相关广告贡献收入 5.97 亿美元 ,占总收入 90% 。这个数字在 2017 年上半年为 2.39 亿美元  ,占总收入的 88% 。 这意味着,作为中国第二家上市的搜索公司,其商业模式完全建立在点击付费的广告之上。另一组数字显示,自 2014 年到 2017 年前 6 个月,搜狗的搜索业务年增长为

继续阅读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

122:2006,中美互联网的「万历 15 年」?

2006 年是互联网历史上颇为特殊的年份。 这一年 3 月 21 日,Jack Sorsey 发出第一条 Twitter 消息:「just setting up my twttr」;9 月,年仅 「3 岁」的Facebook 推出一个名叫「NewsFeed」的新功能;一个月后,Google 以 15.5 亿美元收购了刚刚创办一年同时还在为盈利苦苦挣扎的 YouTube。 在大洋彼岸的中国,2006 年年初的中国互联网还在期待人气博主徐静蕾到底能赢得多少点击量。情人节前一天,中国网民给给出了 1000 万的答案,而仅仅一个半月后,这个数字实现了翻番。 与徐静蕾的大众人气类似,前一年带领百度登陆纳斯达克的李彦宏意气风发,不断在商业荣誉领域攻城把寨。这一年,他被美国《商业周刊》杂志评为最佳商业领袖之一,同时李彦宏也将视线瞄准了国际市场,2006 年 12 月,百度启动国际化战略。 也是在 2006 年,金山的雷军完成一笔 7200 万美元的融资,腾讯的马化腾和阿里巴巴的马云围绕中国 C2C 市场还有没有空间争得不可开交,拍拍网与淘宝网的战场从未停歇。而令马云更头疼的则是一年前到手的雅虎中国。

继续阅读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

110:人工智能产业链的三类公司

人工智能正在渗透到各个行业的话术里。犹如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一样,似乎每个行业都在被人工智能所重新定义或塑造,但实际情形并不乐观。正如我在之前几期会员通讯里所言,此次人工智能热潮的推动力部分来自于深度学习算法的突破,其最大的提升就是图像、语音与自然语言处理的巨大进步,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换句话说,不管是创业者还是传统巨头,如果觊觎「人工智能」四个字带来的聚光灯效应,都应该在上述三大领域做一番努力。当然,还需要计算能力、海量数据以及可以调节算法的人才,只有这几个条件满足,才真正可以称之为所谓的「人工智能公司」。 过去两到三年时间,各大科技公司正在从不同层面切入人工智能领域,依照自己的能力寻找产业链上的不同位置,由此形成了人工智能产业链上的三类公司。 第一类:面向 C 端的互联网服务商 这一类的企业以 Facebook、Google 等互联网公司为代表。事实上,在深度学习潮流来到之前,这些公司都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业务体系,比如 Google 坐拥全球桌面互联网流量入口的「摇钱树」位置,可谓扼住了除中国之外全球互联网的命脉,而 Facebook 则一直位居全球第一社交媒体的位置。 看起来,

继续阅读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