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评」回应中的蠢与坏、微信公众号的「de-contextualization」效应

上周以来,围绕腾讯投资公众号「差评」的事儿引发科技自媒体、科技媒体的热议。舆论的焦点,一直关注「差评」到底有没有洗稿以及「差评」的态度到底是无知还是无畏。

我无法对前一个问题作出是与否的回答,这里也不会对洗稿展开过多讨论,但看了「差评」对此事的几个回应,我对他们的无知还是感到一丝震惊。在怼品玩网的一篇文章里,「差评」写了这样几段话:

好吧,确实我们写了相同的选题。不过按照这个所谓的洗稿逻辑,那语文老师们批改起命题作文来应该很轻松吧。

 

除了第一个完成的同学,剩下的统统打零分就可以了,理由就是洗稿抄袭。

 

于是我就很好奇,有没有人先于品玩写了互联网墓地这个选题呢?

 

你猜我发现了什么。2017 年 8 月 18 日 Engadget 就早于品玩写过这个网站了。那么按照品玩的洗稿逻辑推算,那就是品玩洗了 Engadget 的稿子?

如果你哪怕学过或者了解过一丁点媒体运作的常识,都应该知道这种状况其实是「撞题」……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

公众号的天然缺陷以及微信的音视频内容焦虑症

尽管微信公众号的口号一直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但上述这些限制让微信内容的生产和运营变得「高高在上」,比如你不可能打开手机撰写公众号文章,你也无法直接让自己拍摄的视频放到文章里……

微信公众号产品设计层面的诸多限制让微信公众号不可能成为当下流行的音视频内容的载体,也极大阻碍了微信新用户以及活跃用户的下一步发展。

这才是微信最担心的地方。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

【视野】「慢新闻」创始人的自白、Siri 七年之痒、苹果十年前的「开放壮举」以及自动化的悖论

本期的「视野」专栏,我将推荐近期多篇值得阅读的好文章。

在一个信息高速流动的当下,做一个「慢新闻」的季刊杂志到底意味着什么?

七年来,Siri 在苹果产品体系里经历哪些喜怒哀乐,为何这样一款颇有先见性的产品沦为鸡肋?而十年前,苹果开放了面向 iPhone 的 SDK,其意义为何可媲美 iPhone 的发布?

自动巡航、自动驾驶、自动化,这些人类制造出来的奇迹反过来又对人类自身产生了哪些影响?

当事实与观点一并被算法推荐到每个人面前,谁还会分清出其中的区别?Twitter、FB、Linkedin 在算法推荐上有哪些区别?

当我们热衷于在线阅读,E-Ink 阅读器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

126:搜狗的可能与不可能、与 FB 越来越像的今日头条

上周,中文互联网领域两个颇具看点的事件都被双十一盖过了。其一是搜狗在美东时间 11 月 9 日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其二则是今日头条正式收购音乐短视频应用 Musical.ly。 单纯地看,搜狗上市是一次「长跑」的结束,成就了王小川的个人梦想,也让三大股东腾讯、搜狐、张朝阳有了退出的可能性。而今日头条的收购,延续了 2017 年的国际化扩展策略,用「稳准狠」来形容,或许一点也不为过。 不管是上市还是并购,这两家如今颇有代表性的公司——一个几乎陪伴了一代人[1],另一个则是跟随中国智能手机一起爆发的产品[2]——都还没有逃离互联网公司的「魔咒」:广告。 搜狗的可能与不可能 搜狗的招股说明书里介绍了搜狗的产品系列(如下图),主要围绕搜索、输入法展开,而其营收的主要来源则是广告,2016年搜索和相关广告贡献收入 5.97 亿美元 ,占总收入 90% 。这个数字在 2017 年上半年为 2.39 亿美元  ,占总收入的 88% 。 这意味着,作为中国第二家上市的搜索公司,其商业模式完全建立在点击付费的广告之上。另一组数字显示,自 2014 年到 2017 年前 6 个月,搜狗的搜索业务年增长为

继续阅读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

105:虚情假意的知识分享、自动驾驶的赢者通吃法则

这期会员通讯主要针对上周的两个中国互联网的新闻展开,一个是知乎与今日头条的大 V 争夺战,另一个则是百度加码高精地图的背后,是否标志着自动驾驶赢者通吃的开始? 知乎与今日头条,知识分享的虚情假意 上周周中开始,围绕今日头条挖角知乎大 V 的讨论弥漫在科技媒体领域,其中也不乏双方聘请的「高人」在舆论场里引导观点,使得整个讨论最后变成了公关战或者格调高低的鄙视与反鄙视,毕竟,某种意义上说,知乎的格调要比今日头条高太多。 但上述讨论,或者说公关行为有意无意都在忽略几个核心议题,而只有厘清这些议题,才有助于从根本上理解今日头条、知乎之争的原因,以及中文互联网内容平台随后的几场战役。 首先,问答社区与分享知识无关。「知识分享」是个被互联网公司玩坏的词汇,但知乎只是一个问答社区,它所能做的只是满足用户「问问题」后的「答案」从哪里来以及答案是否权威。 这样的产品基因也就注定了所谓的「问答」,追求的是猎奇和内容快消费,不管是早年的知乎体「如何评价XXX」还是现在充斥在推荐页面的各种奇技淫巧,都无一例外地在给标榜「知识社区」的知乎打脸。 但知识分享却是另一回事。一方面,个人知识的形成需要时间、方法的积累

继续阅读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

099:暗战升级,从哪里获取互联网下一个 10 亿用户?

上周有三个新闻可以放一起看。 一个新闻是今日头条旗下音乐短视频应用抖音即将全面国际化,按照今日头条官方的说法:「要投入上亿美金」。 另一个新闻来自阿里,发布+公测将近一个月的天猫精灵 X1 正式开售,这是一个可称之为「中国版 Echo」的智能音箱,目前已经可以通过语音操作实现智能家居控制、语音购物、手机助手等 40 多个操作技能。 第三个新闻的主角是 Facebook,社交巨人上周表示,公司正在为网页版、移动应用开发一个名叫「Watch」的功能。未来,用户可以通过这个入口直接观看视频,包括体育、真人秀等。 上述三个新闻看似没有必然关系,毕竟,一个是中国创业公司的出海举措,一个是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卡位产品,一个是大洋彼岸社交应用的一个新功能,但这三个举措,或者说行动,却都指向了一个方向:降低获取用户的成本以及降低用户内容消费、内容生产的成本。 更有趣的一点,这三家公司在产品层面,都不约而同地放弃了文字和图像,而是选择了音视频。 一 最新一季的 Facebook 财报披露,FB 的月活用户已经突破 20 亿。下图是全球主流社交产品的月活用户对比[1]。 自 2004 年上线到现在,FB 已然

继续阅读

本文是 Dailyio 面向会员的付费内容,如果您是会员,请登录后查看。或者通过这里成为付费会员获取这份内容。